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常克|让思想的火花在探索中闪烁 ——作家陈益长篇小说《戏言》谈片
2022年07月15日 19:02 来源:中新网重庆

  《戏言》,这是一部耐人寻味的长篇小说。

  小说讲述了一个古老山村四位发小的故事,从他们的童年讲起,一直讲到老年,讲到每一个人命运的大起大落。刀光剑影的战场搏杀,跌宕起伏的疑案追踪,部队与公安,两条线反复交叉,人物矛盾错综复杂,情节推进出人意料,由此铺开光怪陆离的人生世相。就作品主题来说,它的基调是严肃的,是现实主义的;就创作手法来说,它既是现实主义的,也是带有奇幻色彩的。或者说,这恐怕也正是作家陈益的谋筹所在——他希望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对时代一个截面的凝视,而看点恰恰就在这里,就在小说的苦苦探索当中。

  小说开篇第一段就抛料——“玉皇山连绵起伏,原始森林一望无际。”然后,第五段就开始出奇——“‘四家村’发生了一件大事:村东蒋家的小重孙子被一只母豹子叼进山里了。当时全村的壮劳力都进山砍树架起小高炉炼钢去了,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小孩,豹子就是趁此机会钻了个空子。”接下来,第三十三段就铺垫奇幻,讲述三年之后——“忽一日,一游僧把小爱国送了回来。蒋光明及其家人大喜过望,整个四家村沸腾了,大家把游僧围住,问这问那。游僧说,他到黑龙潭对面的鹰愁涧去采药,发现一只豹子在与一小儿玩耍,觉得奇怪,于是趁豹子离去不备,将小孩儿抱走的……”

  蒋爱国、宋爱党、孔爱军、陈爱民,四个小朋友的故事就此拉开序幕,然后快节奏,从开篇到结尾一路扑朔迷离,可谓峰回路转,令人始料未及的情节设置层层递进,一浪高过一浪,高潮处,几乎犹如电闪雷鸣。

  长篇小说《戏言》,26.5万字,上海文艺出版社2021年7月出版。一页一页地读,算上序言共242页,读罢,带给读者的,是静静的咀嚼,是深深的思考。

  据作家陈益自己说,这是他的第一部长篇,起初我还不太相信。从故事构建,到人物性格塑造,到作品的主题表达,看得出来作家经过了多年积累,进行了非常有深度的思考,作品反映出作家对社会发展进程的多维观察,对人性的剖解,对美好生活的坚定向往。

  沿着故事的萍踪来解读,我们会发现,每一种铺排其实都是作家殚精竭虑的思想体现,快速推进的情节让思想更加柔润更加灵动,这是长篇小说的智识所在,也是考验作家内功的所在。换言之,思想的火花不是只在心里默默闪烁,你要把它说出来,艺术地表现出来,这就涉及到探索。艺术探索的标志,就是独辟蹊径,拿东西来说话,表现出自己的思想识别体系,有没有底火,手头有没有牌,一目了然。

  于是,当我们站在不同角度、选择不同的点评方式来对《戏言》发表阅读感受的时候,结论一定是各不相同的,见仁见智的,当然这也是客观的,有建设性的,真诚的。我的浅见,从小说取名《戏言》来做评论的切入,会首先领悟到作家的大有讲究,《戏言》并非虚置,并非无心插柳,它其实暗含着作家的满腔赤诚,那是对故乡的感念,对生命的热爱,对理想的追寻。也可以说,要想进一步解读,要想读懂作家的良苦用心,似乎都可以在《戏言》的深意里去寻觅,去挖掘。

  探索的意义,就在此间,在作家的情怀当中。

  这也是我所理解的这部小说的探索价值,作家遵循传统的叙事方式,又在遵循中释放奇幻元素,完成一种凝结着浓郁探索追求的叙事呈现,从而披示作品人物的命运符号。

  小说描写了军营与硝烟,反映了人民警察的大智大勇,有不少军事术语,更多的是奇案追踪,节奏感相当强,情节的推进速度也特别快,而所有这一切,都是作家自始至终坚持探索的实体表现。

  尤其到了小说结尾,作家的安顿用心良苦,也实在让人称奇:玉皇山顶的鬼愁涧发生了一场车祸,经过仔细搜寻,考斯特车内乘员六人中,其他四人都找到了遗踪,唯独小说的两位重要角色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神秘地消失了。

  再来看小说最后一段,更是意味深长:下了台阶,蒋爱国抬头一望,但见远处天空彩霞满天,祥云翻滚,他暗自思忖,在茫茫宇宙之中真的存在另一个平衡世界吗?赵刚、宋爱党、赵红霞他们真的去里面了吗?是神木的安排吗?

  写长篇小说不容易,写节奏快的长篇小说不容易,通过情节快捷转换来塑造人物形象,同时表现出深刻主题的长篇小说,尤其不容易。

  如果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推进作支撑,长篇小说是软趴的。

  情节的连贯性很重要,预设的一些伏笔,前中后的呼应往往会影响到读者的呼吸。

  好的人物对话,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可谓神来之笔,它不仅透露出作家对剧情的掌控和对故事意义的判断,更是附着在作品中的哲学深度,当然也包括美学价值。读精彩的对话,就像跟在一群神思飞扬吆五喝六的人后面学习人生,不花茶水钱,还满载而归。

  做好整体关照,在故事中延伸,步步惊心的营造,主要人物个性鲜明,结果合乎逻辑,掩卷之后自然而然地沉思,读到这样的小说,可以舒适一阵。

  所以我始终对那些充满探索精神的作品肃然起敬。

  巴尔扎克说:“一个大艺术家等于一个国王,比国王还强;先是他更快乐,无拘无束,可以随心所欲地过活,其次他能支配一个幻想世界。”

  对多数作家而言,是不是大艺术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有一个可以支配的幻想世界。写自己熟悉的生活,用自己顺手的话语方式,表现自己心灵的声音,重要的就是做好自己。

  就像布封说的:“风格就是人自己。” 而所有这一切,都是探索带来的结果。探索这两个字,说起来轻巧,实则反映出作家的气度。

  探索的意义,本质上就是为了更好更高更有价值,这也反过来决定了探索的过程不会平坦,一定会面对很多崎岖。很显然,艺术探索过程的本身一定是艰难曲折的,不那么轻松慵懒的,甚至也同样是跌宕起伏的,都很正常。

  探索本身就是一种品位,也是一种勇气。

  探索者多半都是有担当的,有思想的,他们内心有激流像飞泉一般洋洋洒洒,他们的跋涉是在深山老林中的一步一个脚印,他们性情单纯但思想的森林一望无涯。在探索的路上,探索者的身影,渐渐地会成为丛林的一部分。

  作家陈益自述“当过农民、军人、警察”,一句话带过自己的人生经历,虽然自谦,但我们仍然能够读出他几十年的摸爬滚打,那里面河流纵横草色青青。我相信,《戏言》表现的是作家思想的积累,至少表现了某一个方向的思考,其中必定历经熬炼,甘苦自知。

  评论一部长篇小说,可以找到很多个点来分析,这没有问题。本文所讨论的,主要是作家的探索精神,是作家能够充分调动其内心领悟并且以独特视角进行创作进而带给读者的价值分享,从语言、情节、人物冲突、故事推进到作者所解构的叙事呈现,都能够给人叩击。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探索始终是主动的,读者可感知的,能够引动阅读神经的,读者在读完小说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心里是起了化学反应的,如果是这样,那么作品必定就触动了人。更进一步地说,作品呈现了一些独到的东西,个性化的、有探索的、跟似曾相识刚好反方向的那种文字质地,于是引发读者思考,沉浸在咀嚼中。

  小说写到这个份上,就有意思了。

 

  作者简介:常克,知名作家,重庆市散文学会副会长。1982年起发表文学作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三张脸》,散文集《外婆的秘诀》,短篇小说《老虎来了》,中篇小说《罗布泊的枪声》,散文《被打湿的喀斯特》《一座城市的情深意长》等。现居重庆。

【编辑:陈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