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探访重庆首家民族博物馆 解密黔江人民的“精神家园”
2022年07月06日 10:55 来源:中新网重庆

  中新网重庆新闻7月6日电(党连霞) 重庆市黔江区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在城之中央矗立着一所“民族类大学”——重庆市民族博物馆。它是黔江城市的地标之一,也蕴含了黔江、渝东南乃至武陵山土家族苗族文化的底蕴与精华。近日,记者怀着憧憬的心情走进这座极具特色的博物馆,探寻黔江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

图为重庆市民族博物馆大厅场景。 黔江区民宗委供图
图为重庆市民族博物馆大厅场景。 黔江区民宗委供图

  “博物馆是一所大学”,更是一座历史的宝库。

  作为重庆市首家民族博物馆,也是武陵地区唯一的省市级民族博物馆,重庆市民族博物馆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9265平方米,设有序厅、历史时空、美好家园、生产生活、民风民俗、民间艺术和创民成果展等七个展厅近3000平方米,馆藏国家级历史文物33件,民族展品482件,各类图片345幅,其中不乏具有历史和珍藏价值的实物史料,如战国时期的铜甬钟、汉龙纹虎钮铜錞于、唐铜钟等精品文物以及一批不同时期的历史实物史料。

  一座“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当走进民族博物馆展厅那一刹那,恍如踏进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从早期文明到巴国春秋,从羁縻时代到土司统治,从近代烽火到民族新生,宏伟壮观的图腾柱、立体生动的浮雕、鲜艳精美的民族服饰和传统织锦以及土家婚嫁丧葬礼仪等,具有典型浓郁的土家族、苗族特色。

图为重庆市民族博物馆内展示的“巴人制盐”场景。 黔江区民宗委供图
图为重庆市民族博物馆内展示的“巴人制盐”场景。 黔江区民宗委供图

  这里的每一件藏品都真实地记载和反映了这一带少数民族在特定的自然历史环境下生产生活及演变沿革,是全面了解、研究重庆市渝东南少数民族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黔江展示社会发展历史、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

  据博物馆负责人介绍,2006年9月重庆市民族博物馆被国家民委命名为首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在这里,能深刻感受到黔江区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黔江实践中,创新探索,不断推动形成各民族之间交流交融、团结进步以及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一座“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7年2月,重庆市民族博物馆被重庆市委、市政府命名为“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自授牌以来,重庆市民族博物馆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文化传播功能,常态化组织区内外青少年、党员干部开展爱国主义实践活动,通过历史文物和革命故事,把历史智慧和经验启示告诉人们,“坚定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据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先后有重庆工程学院、黔江区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校等来这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民族文化研学活动和新时代青少年成长主题教育活动等,年均接待学生、干部、游客量近10万人次。

  “这是我第一次到博物馆,里面收藏的汉唐宋等文物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也让我更加深刻了解了家乡丰厚的文化底蕴。从古代文化到现代文化,家乡的魅力使我对其无限热爱。”来自黔江区新华初级中学校学生陈宇说道。

图为重庆市民族博物馆馆藏珍品“唐钟”。 黔江区民宗委供图
图为重庆市民族博物馆馆藏珍品“唐钟”。 黔江区民宗委供图

  一座“地方党史和城市精神的学习教育基地”

  “宁愿苦干,不愿苦熬”这句话早已深深扎根在每个黔江人的心中,因为它就是这座城市人民共同遵循的“黔江精神”。

  近年来,黔江区依托重庆市民族博物馆,重点打造以“地方党史和黔江精神”为主的“四史”学习教育基地。通过书画、文字、实物以及视听等方式,全面呈现黔江百年来的奋斗发展历程,同时结合开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书画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向革命先烈报告”等宣教方式,不断延续和传承红色基因,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市民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

  “重庆市民族博物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不仅生动地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是维系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黔江区民族宗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更充分利用好博物馆的力量,发挥好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四史”教育三大功能,引导市民群众在欣赏文物、了解历史文化沿革的同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将其打造成黔江各族人民共有精神家园。

值班编辑:谢思怡

【编辑: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