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打造“产城职创”融合发展的西部职教基地 让永川成为“成就工程师的城市”
2022年05月27日 16:04 来源:重庆日报
永川西部职教基地 摄/敖民极
永川西部职教基地 摄/敖民极
永川经贸校制茶国家级示范专业
永川经贸校制茶国家级示范专业
西部职教基地科创学院实训基地 摄/敖民极
西部职教基地科创学院实训基地 摄/敖民极

  核心提示

  5月12日,永川高新区管委会、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重庆城市职业学院三方战略合作协议签约暨重庆城市职业学院中德工程师学院揭牌仪式举行。

  根据协议,三方将共育智能制造新工程师,引入德国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和标准,持续开展专业建设、技能竞赛、师资培训、标准制定、培训认证等工作,为重庆市高端智能制造产业提供人才支撑。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将以数字化工厂技术平台和西门子核心资源为基础,结合学校、企业的技术和人才优势资源,重点打造面向工业4.0的智能装备制造类人才公共培养基地,建设以数字化双胞胎技术为支撑的工业网络和智能装备制造实训平台,引入双胞胎技术相关课程、专业和学科,最终培养出具备智能装备制造业知识的全方位新工程师专业群体。

  自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永川建设西部职教基地以来,永川以打造“产城职创”融合发展样板城市、建设国家级产教融合型城市为目标,全面拉开了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努力让永川成为“成就工程师的城市”。

  曾开创中国职教“第四种模式”

  “职业教育历来就是永川的一张名片!”西部职教基地建管委负责人说,永川的职业教育最早可追溯到清代,距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从建国至今主要经历了“兴起、壮大、转型、升级”四个阶段——一是上世纪60年代—80年代,在永川地区先后设立12所公办大中专和技工校;二是上世纪90年代,一些行业和社会力量顺应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利用城市闲置房产资源和退休师资,兴起了民办职业教育的热潮,职业院校由1990年的14所壮大为2003年的26所(4.3万人);三是2003年永川区开启重庆职业教育基地建设,开创以“城校互动”为特色的发展模式,被教育部誉为“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第四种模式”;四是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中赋予永川建设西部职教基地的任务使命,永川区在“城校互动”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打造“产城职创”融合发展的西部职教基地。

  “职业教育也是永川城市建设的重要推动。”西部职教基地建管委负责人说,2003年,永川拉开新城区建设序幕,并提出建设“川渝经济带上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如何建设新城区、实现“区域性中心城区”目标,永川区将目光瞄准职业教育,认定“发展职业教育是承载和推动城市发展的一个轮子”。

  由此,永川区将新城建设与职教改革结合起来,推进“城校互动”发展。一方面通过强强联合、以强扶弱方式整合职业院校,大力推动中职升高职、高职升本科;另一方面,将重庆文理学院、重庆水电职业学院等6所职业院校迁建至新城,大幅改善它们的办学条件。

  到2015年时,永川区职业院校已由原来的26所整合为15所,但在校学生却由4.3万人增加到11.9万人。其中,通过引导职业院校迁建和扩建,直接带动城区拓展的面积为6.8平方公里,职教关联人口占比超过25%,推动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3.3个百分点,助力永川区在2018年成为人口净流入城市。

  可以说,“以职兴城”是永川形成现有城市规模的重要动力源之一,职业教育在拓展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功能、带动人口集聚方面发挥了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

  “产城职创”融合发展有探索

  西部职教基地建管委负责人表示,之所以在以职兴城基础上提出打造“产城职创”融合发展样板城市、建设国家级产教融合型城市目标,得益于他们近年来在推动“产城职创”融合发展的积极探索,践行“以产聚人兴城、以城留人促产、以校育才优产”发展路径。2017年底,永川区出台“职教24条”激励政策,累计兑现奖补资金超过10亿元,用于支持院校提质扩容、深化产教融合。

  在这些政策的支持下,永川的职教由2018年的15所大中专院校、12万名在校生规模增加至现在的17所、16.3万名在校生规模,平均每年新增1万名在校生。

  其中,重庆城市职业学院2017年的在校生规模还只有2600人,近年来通过开展订单培养、资源共建、组建混编化团队等类型多样的产教合作方式,至今已达9700名在校生规模。去年,永川区还为该校新增供地585亩,预计今年动工扩建,预计2025年达到1.3万名在校生规模。

  近3年来,永川已累计供应土地2500余亩,用于支持重庆城市科技学院、重庆城市职业学院、永川职教中心等6所院校扩建校区。

  另外,永川区还加大优质院校引进力度,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永川校区已正式签约,重庆智能工程学院已于2020年秋季建成投用,由雅迪科技集团举办的重庆现代制造职业学院已启动建设。

  在以职促产方面,永川依托西部职教基地提供的人才优势,近年成功引入长城汽车、雅迪科技等行业龙头企业,基本形成了汽摩产业在内的“5+3”产业集群。西部职教基地17所院校与在永企业共开设有113个订单班和中国特色学徒制班,涵盖44个专业,学生人数达到4400余人,新建符合永川主导产业的特色专业32个;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数量已突破1300个;校企共建产业学院22个。近4年支持职业院校增设智能装备、大数据等专业51个,对接重庆市重点产业的学生占比达85%以上;每年为社会输送3万多名技能型人才,就业率稳定保持在96%以上。同时,每年从院校选派1000余名教师到企业挂职实践,聘任600余名工程技术人员到校任教,深度实现了产业、职教的有机融合和相互促进。

  在以职助创方面,永川支持院校加大引才引智力度,近年来累计引进院士等高层次人才202人,依托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打造“永创汇”品牌,牵头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创业联盟。依托院校建成9个国家级和90个市级科研及服务平台,支持职业院校推进科研成果转化,近5年来科研成果成功转化有200余项。

  加快建成“中国工程师之城”

  “职业教育不仅是永川的一张靓丽名片,也是永川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永川区负责人表示,永川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基础在于建好西部职教基地。当前,人口红利正在远去,工程师红利正在到来,一座城市的人口结构,折射出城市面貌和精神气质,决定了城市活力和核心竞争力;城校融合的空间形态,决定了城市品质;产教融合的模式,决定了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他们将加快构建互联网时代现代学徒制、贯穿全生命周期、服务全产业链职教体系,大力培养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巴渝工匠、大国工匠,打造西部职教名城,让永川成为“成就工程师的城市”。

  为此,永川将抓好统筹,组合、优化产教城各种资源要素,让职教谋局、产业布局与城市格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一是统一标准,学习借鉴德国双元制职教体系,对接标杆企业用人标准和行业发展标准,统一人才质量评价,制定相关职业类别培训章程,完善职业教育考核评价体系,建立起以“实践为导向”的考核模式,强化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岗位性和技能性。二是统一规划,坚持以教兴城、以教促产、产教融合,完善“工程师之城”发展规划,将职业教育同“生产、生活、生态”同步考虑,配套相应市政设施、服务设施、生活设施,为“工程师之城”未来发展进行空间留白。三是统筹资金,争取国家企业在岗人员技能培训统筹基金和市级专项资金支持,统筹使用区内教育、人社、科技等政策性资金。探索实施校企合作收入按比例计入绩效工资,完善技能人才资助和激励办法。

  与此同时,永川将抓好整合,坚持产业链和教育链有机整合,实现教育性的产业活动和产业性的教育活动相互促进。一是整合产教资源,围绕“5+3”产业体系,大力发展与之相适应的职业教育,通过引企入校、引校入企,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有效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有效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有效对接。二是整合区域资源,加强与毗邻地区合作,加快构建功能错位、优势互补、相互支撑的职业教育立体格局,共同打造西部职教基地,实现川渝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共同进步、互利共赢。三是整合政策资源,用好市、区共建机制,积极筹建重庆技术大学,在资源集聚、土地供应、资金保障、产教融合等方面争取更大支持。

  另外,永川还要抓好共享,推进政府、学校、企业资源共享,有效降低职业教育成本。一是共享师资力量,依托西部职教基地优质师资共享平台,优化全区职业教育师资结构,吸引全国院校教师、高级技术人才、技能大师等优质职教师资,真正把一流教学成果、一线企业技术融入院校专业课程。二是共享优质课程,积极探索西部职教基地一流课程共建共享机制,充分发挥各大职业院校学科优势,集中力量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实现人才联育、学科联建、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加快打造职教发展共同体。三是共享校企资源,推动校企科研设施与仪器的开放共享,提高设施利用率和共享水平。大力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实训基地,共建“教学+实训+创新”企业学校双主体育人模式,真正实现“车间即课堂、工匠进学校、老师到企业”,形成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共生互促的良好职教生态。

  贺娜 姚兰 除署名外图片由永川区委宣传部提供

【编辑:张霁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