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驻村工作者冯晨曦:脚底泥土见证为民真情
2022年05月25日 14:52 来源:中新网重庆

  中新网重庆新闻5月25日电(张凌) “脚下沾满泥土的气息,心中沉淀着为民的情怀。”这是龙凤镇普场村村民给他最真实的评价。评论的主人公叫冯晨曦,今年38岁,农工党员,合川区政协委员,是合川区人力社保局派驻龙凤镇普场村的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

每一季度开展爱心积分兑换物品的活动,冯晨曦为村民兑换爱心积分超市里物品。合川区委统战部供图
图为冯晨曦为村民兑换爱心积分超市里物品。合川区委统战部供图

  2020年6月,冯晨曦响应组织号召,到龙凤普场村开展驻村扶贫攻坚工作。“乡亲们脱贫后还要扶上马送一程,我要帮他们过上更好的日子。”扶贫工作结束后,冯晨曦选择了继续留任,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驻村三年来,他变成了地地道道的“泥腿子”,皮肤黑了,穿着越来越随意了,鞋子上经常挂着厚厚的一层泥土,甚至连说话的嗓门都变大了,但这些变化让他觉得挺踏实。因为,这些变化不仅拉近了他和村民的关系,更促进了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

 图为入户宣传乡村振兴政策。合川区委统战部供图
图为冯晨曦入户宣传乡村振兴政策。合川区委统战部供图

  念好“真”字经,做好群众服务员

  普场村位于合川区西北部龙多山台地,距合川主城52公里,幅员面积7.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986亩,现有689户2116人,由于山多地少、土地贫瘠,加之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条件差,群众生活困难, 2014年被列为市级贫困村,经过8年的艰苦奋斗,于2021年全部脱贫,并荣获“重庆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在驻村期间,他的心里始终惦记着普场村的群众。“还记得第一次进村,就看到不少土地荒废,一些村民的院落内杂草丛生,整个村貌凌乱萧条。当时,我觉得压力很大,但是既然组织上把这个重担交给了我,那就是对我的信任,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就是我的责任。”冯晨曦回忆说,当时他自己在心中暗暗发了誓,一定要让普场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整治人居环境,为村民房前屋后整理杂物。合川区委统战部供图
图为冯晨曦整治人居环境,为村民房前屋后整理杂物。合川区委统战部供图

  为了这个目标,冯晨曦横下心来,把自己“扎”在了普场村。仅用一个月的时间,他和工作队成员就访遍了全村村民,收集了大家的问题和需求并形成台账。“只有了解实情,才能对症下药,才能缺啥补啥。”冯晨曦说。通过长期走访了解,他将村民分为两类,针对有劳动能力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针对半劳动力或无劳动能力的,利用社会兜底政策,申请公益性岗位。

  说干就干,按照合川区作为重要战略支点城市的功能定位,构筑“四地一枢纽一中心”,打造成医疗康养服务中心的战略目标,冯晨曦分析未来合川医疗康养行业急需大量的康养人才。于是他积极向区人力社保局争取技能培训政策,推动包含13名脱贫户在内的21名学员接受为期10天的职业技能培训,并顺利拿到初级养老员证书。针对半劳动力或缺乏劳动力的脱贫户,经他努力协调,及时向区人力社保局反映情况,申请到9个公益性岗位,成立了普场村清洁队,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党的政策真的好,让我不用四处奔波,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工作,还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真是太接地气了。”脱贫户曾祥财坐在新买的电动三轮车上激动地说道。

  念好“信”字经,做好群众的解难员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会积淀多少真情。冯晨曦深知乡村振兴的路上没有捷径,带着“人民至上,心中装着群众”的初心,他每天都要坚持走3万步以上,用脚步丈量整个村子,深入了解村情和村民情况,并积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难处。

  村上65岁的一般户李世琼,由于身患重病,一直独居在一间几平米的小房间里,多年来,身体和心理上的压力消弭了她对生活的信心。冯晨曦在了解情况后,每天都会到老人家里陪他聊聊天,并帮助老人解决生活上的各种困难。在得知老人还没办理养老保险时,他按照相关政策积极奔走协调,并在老人病榻前为其办理了参保手续。

图为冯晨曦为龙凤镇普场村村民李世琼上门办理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合川区委统战部供图
图为冯晨曦为龙凤镇普场村村民李世琼上门办理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合川区委统战部供图

  在领取社保待遇的那一天,当养老金交到老人手中时,老人流下了感动的泪水,紧紧握住冯晨曦的手:“小冯,真的很谢谢你,让我老有所依,我觉得这么多年我真正地又活过来了,你真是我的恩人啊!”

  这只是他扶贫路上的一个小故事,两年来,他走乡串户,在干中学,在学中干,逐渐成长为“进村狗不叫”“群众问不倒”的群众工作一把好手。“老刘,养老医疗保险该交了。”

  “老辜,创业就业补贴、交通补贴申报该申报了。”

  “老曾,你的特慢病卡能到镇卫生院办理了……”就这样,一步步脚印,一通通电话,一个个问候,一件又一件实事,不仅为村民夯实了乡村振兴的基础,也为冯晨曦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在村民的心中逐渐扎下了“根”。

  念好“活”字经,做好产业振兴的领路人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之策,在无数次的走访交谈中,他了解到随着普场村及周边花椒产业的发展,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增加,价格却逐年下跌。价低伤农是严峻的问题,怎么办?经深入调研后,他撰写了《合川区扶贫花椒产业发展路径——以合川区龙凤镇普场村花椒产业为例》的调研报告,详细地分析花椒产业现状、问题,提出了立足实际对策,那就是让花椒走创新和工业化的道路。

推进龙凤镇普场村花椒厂房施工进度。合川区委统战部供图
图为冯晨曦推进龙凤镇普场村花椒厂房施工进度。合川区委统战部供图

  有理论了支撑,更需要解决现实难题。在区乡村振兴局和龙凤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他和工作队其他成员一起跑市场,做调研,挑设备,选厂址,带着村民村干部发展花椒产业。经过半年的艰辛努力来回奔波,一座占地11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全自动的花椒生产厂房拔地而起,该生产线也是西南片区最为先进的高品质烘干生产线之一。同时,建成配套设施200立方米的现代化冻库一座。

  “现在我们家通过种植销售干、鲜花椒,收入36000余元,加上其它生产所得,家庭年收入达4万余元。”脱贫户李小兰高兴地说道。据了解,这些项目的落实,使得直接受益农户达75户、24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1户、73人,花椒树上的累累硕果,承载着村民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盼,也坚定了他带领村民共同富裕的决心。

图为重庆市合川区龙凤镇普场村花椒加工厂。合川区委统战部供图
图为冯晨曦重庆市合川区龙凤镇普场村花椒加工厂。合川区委统战部供图

  如今,普场村全村68户贫困户已全部脱贫,群众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谈及未来时,冯晨曦显得信心满满,他说:“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现代化生产线优势,延伸产业链条,提升花椒产品附加值和溢价能力,通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凝心聚力,带领村民走向共同富裕,共享乡村振兴成果。”

【编辑:黄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