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潼南区双江镇“既红,且火”主题调研报告
2022年05月11日 11:21 来源:七一客户端

  “日子又逢三六九(噻),(那)人来人往(哟)柳连柳(吔)……”“五一”小长假期间,原国家主席杨尚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杨闇公出生地,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全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镇”重庆市潼南区双江镇,依然是红色旅游的“高热景点”。

  但跟以往不同的是,人们来这里除了接受红色教育,还有更多选择:耕种共享菜园,采摘有机水果,品尝特色美食,游享百年古镇以及休闲露营、拓展训练……

  变化始于双江镇金龙社区启动的中组部、财政部“推动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

  重庆市潼南区双江镇金龙社区居民杨肇超是杨尚昆的“街坊”,他家距杨尚昆旧居“四知堂”仅隔半条街。“四知堂”和邻近的杨闇公旧居“邮政大院”同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重庆市廉政教育基地,于上世纪90年代开放。而今,杨肇超目睹了这两个红色景区“从红到火”的全过程。

图为杨尚昆旧居“四知堂”。
图为杨尚昆旧居“四知堂”。
图为杨闇公旧居“邮政大院”。
图为杨闇公旧居“邮政大院”。

  重庆市潼南区双江镇杨尚昆旧居所在地金龙社区等12个村、农村社区作为首批“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着力打造党建工作示范村、红色教育品牌村、集体经济发达村、村级治理模范村、乡村振兴样板村。

  红色资源与美丽村庄建设有着怎样的逻辑关系?

  红得有底气:“100万+”的高起点引流。

  ——引流产业共振,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建设红色美丽村庄的产业优势。

  初夏时节,金龙社区800亩九叶青优质花椒迎风摇曳——稍过时日,花椒将全面采摘。进入盛产期后,全镇鲜椒产量将达到1000万斤,干花椒将达产200万斤,可实现产值6000万元以上。

潼南区双江镇金龙社区花椒基地
图为潼南区双江镇金龙社区花椒基地。

  在重庆市潼南区双江镇,还有一批项目将陆续“挂果”——杨尚昆旧居展陈升级、红色文化氛围营造、红色纪念特色精品商店、“三星堡”文旅融合、400亩优质蔬菜基地、党群(便民)服务中心、金龙山银龙山“两山”改造、猴溪凫溪“两溪”整治、“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建设……

图为红色纪念品商店。
图为红色纪念品商店。
图为潼南区双江镇金龙社区蔬菜基地。
图为潼南区双江镇金龙社区蔬菜基地。

  仿佛看来,“四知堂”“邮政大院”的红色属性,与上述经济项目并无多大关联。但对这些项目的现实场景与未来期许追根溯源,就会发现一个共同指向——重庆市潼南区双江镇党委书记张昭源所说的“100万+”红色资源与发展同频共振。

  启动建设红色美丽村庄之前,这两个红色景区每年已拥有100万人次的游客量。“100万人次就是在为建设红色美丽村庄引流,这是一个高起点,也是一个重要抓手。”张昭源说,双江镇现在的总体产业布局,是基于“100万+”的身份构成、消费倾向分析,对消费链条的延展,从而实现资源引流、与产业发展互促共进。

  红色资源红得有底气。

  以前,每年虽然有100万人次游客前来双江,但多是匆匆“过境一游”。而今,以红色资源为引领,以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为“龙头”,他们在参观、浏览完“四知堂”“邮政大院”后,可以打开“吃住游乐购”更多消费场景,从“来得了”向“留得住”“花得了”“住得了”深度延伸。

  红得有人气:100年积累的信任。

  ——引领群众共富,把信用优势转化为建设红色美丽村庄的组织优势。

  金龙社区居民姚绍奇每天起床后的头一件事,就是去察看花椒长势。重庆市潼南区双江镇万亩花椒产业跟他有着关联——他将自家1.8亩土地入股由各村、社区联营的集体企业重庆联耕农业有限公司,由公司按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模式经营花椒产业。

  联合耕耘,联手创富。金龙社区先期已有158户农户成为联耕公司的股东。“村集体办的企业我们不相信,还信谁呢?”杨肇超说,红色美丽村庄启动建设以来,社区“两委”发动大家将撂荒地、边角地腾出来统一发展产业,得到群众积极响应。

  一呼百应,是组织优势,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积累起来的信用优势。“这是一种基于强大信任优势的经济联合方式。”西南大学一位农经学者表示,集体经济组织可以有效弥补“大户+农户”模式中双方信任度不对称的缺陷。

图为潼南区双江镇金龙社区共享农庄。
图为潼南区双江镇金龙社区共享农庄。

  金龙社区居民龙学芬在联耕公司务工,前不久,他去领取上季度工资时,得知公司资金暂时未能周转到位,他很爽快:“暂时领不了,就下次再来。有党支部在,有居委会在,一点都不用担心!”

  在很多地方,一些农业公司或大户支付工人报酬是月结甚至日结,联耕公司则是季结。“这是为了公司良性运行,征得大家同意的,乡亲们没有半个‘不’字,有人反倒觉得工资存在集体企业里放心些,免得自己早早花了。”张昭源说。

  同是种花椒,光景却不同。

  早在3年前,就有经营者来双江镇流转了500多亩土地发展花椒产业,但因长期疏于管理,长势远比不上联耕公司晚种一年的花椒树。

  这位种植大户遭遇了困顿:劳动力组织上,村民对其缺乏天然的信任感,总有人担心做了工拿不到“活路钱”,甚至怕老板跑了,积极性不高;生产关系上,因为是纯粹的雇佣劳动,村民在责任心、主动性上或多或少打折扣。这个项目就这样磕磕绊绊、看不到可预期前景、“上气不接下气”地“缓慢行进”着。

  但红色资源,红得就是有人气。除了现居主导地位的花椒产业,重庆市潼南区双江镇南高梅产业、共享农庄、“三星堡”等农文旅项目,同样是发动群众以土地入股方式发展起来的。目前,双江镇入股村集体经济的农户已占全镇农户的16.58%。

  重庆市潼南区双江镇党委组织委员黄建华说,凭借这样的信任和人气,在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当中,联耕公司在全镇实施土地宜机化整治,金龙社区已有600亩原本野草半人高的坡地或撂荒地被整治出来,用于各类农文旅融合项目,全镇则实施了土地宜机化整治4520亩。目前,双江镇村集体经济已有16.58%的农户积极带头入股,为扩大规模、厚积薄发“打样”。

  把信用优势转化为组织影响和集团动员优势,再把动员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这也是建设红色美丽村庄的底层逻辑。

  红得有朝气:“张技术”的稳定预期。

  ——引燃创业激情,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建设红色美丽村庄的人才优势。

  天刚微微亮,“张技术”就一头钻进了花椒地。“张技术”名叫张升平,是镇里的本土人才,“张技术”是村民们对他的昵称。

图为张升平在察看花椒树长势。
图为张升平在察看花椒树长势。

  这个充满乡土气息的昵称背后,有个引人关注的“亮眼”事实——张升平是清华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

  清华大学毕业生种花椒,张升平并没有让人产生“大材小用”的误判。他把知名大学培养的担当精神和工商管理的学科素养,用到研究花椒种植、加工到市场的全产业周期规律实践中。万亩花椒长势良好、田间管理规范有序、市场预期渐渐看好。“清华花椒”也成为双江镇、潼南区乃至渝西地区农业产业化的一个美谈。

  稳定发展的效果,源于张升平本人的“稳定”和利益机制的“稳定”。联耕公司由重庆市潼南区双江镇党委、政府主导,各村、社区按市场化规则联营,通过联耕这个集体经济组织实现管理技术互通、生产资料互补,最终形成“442”分红机制,即管理团队占40%、土地入股的群众占40%、村集体经济组织占20%。

  张升平的报酬就在“管理团队”里面,这使他每个月除了本土人才的工资外,有了另一笔稳定收入。而且,全镇花椒产量达1000万斤后,他还将获得联耕公司的产业分红。除了获得村民的尊敬、稳定的报酬,张升平还被选举为区人大代表。目前,区委组织部和双江镇正着手关怀张升平的职称评定、职业通道上升问题。

  “人才要用得好、产生正向效应,基础是要保障好。”重庆市潼南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张立平说。记者了解到,在联耕公司的整个管理团队里,有村(社区)干部、本土人才、职业经理人、专业技术人员等,有效的利益联结和驱动机制让他们“有干头、有奔头、有想头”,因而人人尽心尽责,形成了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不但整个干部队伍、人才队伍稳定了下来,今年还吸引了10多名大学生和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

图为村民在花椒基地实施管护作业。
图为村民在花椒基地实施管护作业。

  “双江镇发展的主体和未来的希望,就承载在这些团队成员身上。”黄建华表示。前述西南大学农经学者则认为,集体经济组织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大有可为,值得大力探索和深入研究。

  红得有正气:不给“老邻居”丢脸。

  ——引导情感共鸣,把文化优势转化为建设红色美丽村庄的治理优势。

  “我想去找项目部讨个说法!”

  “我尊重你表达诉求的权利,也很关注你解决问题的方式。有事说事,咱们不能胡闹。”

  “那当然,作为尚昆、闇公的‘老乡’,我肯定不会给他们丢脸!”

  前不久,林湾村村民廖中华和张昭源之间发生了这样一场对话。因高速公路建设施工影响其住房且存在争议,廖中华准备去“讨说法”之前,特意来到张昭源办公室“请教”。

  最后,在镇里协调下,廖中华和项目部进行了友好沟通,其诉求得以妥善解决。

  “双江的干部和群众,都很珍惜尚昆同志、闇公同志家乡人这个身份。”重庆市潼南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周光说,这正是建设红色美丽村庄以及引领乡风文明、创新社会治理的一大资源优势。

  杨尚昆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曾被誉为“中南海三盏灯”之一,杨家“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清白传家的杨氏家训美名远扬。被四川反动军阀杀害的杨闇公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者、四川党团组织主要创建人、大革命运动主要领导人、重庆革命领袖,留下了“人生如马掌铁,磨灭方休”的闇公精神。

  重庆市潼南区双江镇尤其是金龙社区的群众,自小生活在杨尚昆、杨闇公旧居附近,自小听着两位先辈的故事长大,自豪感与生俱来,先辈风范对他们的影响潜移默化、与日俱增。

  “纪法当遵,职业当勤,节俭当崇,公讼当息,守望当严,邪惑当禁,礼教当循”,这是金龙社区的新版村规民约,从内容中可充分感受到他们的“老邻居”杨尚昆、杨闇公的风范。

  在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中,双江镇深度挖掘杨尚昆、杨闇公的精神内涵,不仅将“杨氏家训”和“闇公精神”融入当地村规民约,还将其作为全镇镇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精神标杆,在引发他们强烈情感共鸣的同时,引导形成文明向上的乡风民风。

  在重庆市潼南区双江镇,有个高龄居民组长活跃在红色美丽村庄的建设现场——他是金龙社区3组73岁的老党员吉家荣。在推进农业产业化项目中,他主动当起了耕地宜机化整治的义务指挥员,负责安全监督和纠纷调解。在蔬菜基地扩容时,他又拿出自家经营多年的3亩鱼塘纳入基地的统一规划,支持全镇产业发展。

  每天忙来忙去,年迈的吉家荣感觉自己一点也不累,非常开心。“我经常拍着胸脯对游客说,我是这里土生土长的人,我是杨尚昆、杨闇公的‘邻居’,我很自豪!”他说。(杨树弘 颜明华 别致)

值班编辑:唐思思

【编辑:黄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