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忠州老街复活记
2022年04月07日 14:40 来源:中新网重庆

  中新网重庆新闻4月7日电(毛世洲) 清明小长假期间,来自周边区县的游客和本地市民,悠闲地在忠州老街玩耍。古色古香的明清时期老建筑,干净整洁的青石板路,端庄大气的忠州汉阙广场,各具特色的商业小店,吸引人们前来沉浸式体验乡愁,感受忠文化独特魅力。

  这场景,不只是清明小长假才有。从今年春节后开始,每个周末,忠州老街一改往日的冷清,逐渐变得热闹起来。

  这一切的变化,源于一年前忠县启动实施的“三峡留城·忠州老街”项目。

  一年多来,忠县通过系列“微改造”,让忠州老街文脉得到传承,设施不断完善,业态更为丰富。昔日门可罗雀的破旧街区,如今变成了热门“打卡”景点。

图为忠州老街游人如织。 赵军 摄
图为忠州老街游人如织。 赵军 摄

  不大拆:留下老街文脉,留住乡愁引客来

  4月3日是清明小长假第一天。忠州老街的老东门、大府邸、孙家祠堂等老建筑前,来自万州的游客兴奋地拍照留影。“现在城市里难得一见这么多保存完好的老建筑了!”一游客感慨。

  这些老建筑大多建于明清时期,已有上百年历史。年长的忠县城区居民记忆犹新:三峡工程建设之前的忠州老街,商贾云集,贸易繁荣,是忠县最繁华的地方。因三峡水库蓄水,位于175米水位线以下的建筑全部拆除。忠县城由此成为三峡库区唯一的半淹县城,留存下来的0.4平方公里老城区被称为“忠州老街”。

  除了老东门、大府邸、孙家祠堂,忠州老街还有龙家院子、苏家梯子、古井、临江岩摩崖石刻、巴曼子“刎首留城处”等古建筑和遗迹、遗存,历史悠久,极具文物保护价值,因而被划为“半城保护区”。

  虽是“保护区”,但没有具体保护措施和政策,忠州老街陷入保护文脉与保障民生两难的尴尬境地:保护缺资金、无规划,老街里一些明清时期的老建筑,因年久失修坍塌、毁坏;房屋破旧、线路老化、街面杂乱,居民生活十分不便。

图为忠州老街游人如织。 赵军 摄
图为忠州老街游人如织。 赵军 摄

  多年来,关于忠州老街是拆是留的争议持续不断。

  在开发商眼里,这里是一块不可多得的“肥肉”:城市中心无死角欣赏江景的地块,推倒建房,一定俏销!老街部分居民认为,“拆旧换新”是最好的选择。

  而在大多数忠县人看来,忠县之所以在三峡库区独具特色,就因为“三峡库区唯一半淹县城”这一客观现实。如果将老城拆除,“三峡留城”招牌便不复存在。

  许多本土文化人更是视老街里那些明清时期老建筑、老街巷为瑰宝。他们认为,那是忠州人的根、忠文化的魂。

  历届县委、县政府决策者也有不同考量:忠州老街是忠州人的精神家园,如果全部拆除,老街那些古老建筑和珍贵文化遗存将永远消失,忠州人的乡愁将无处安放。这一切,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2017年11月,忠县一次性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越来越多的市民发现,陈旧的老城区并不影响文明创建,陈旧也是一种美,老城也有它独特的价值,老城就是宝贝。

  2021年3月,“三峡库心·长江盆景”跨区域发展规划出台,有关忠州老街拆留的争议尘埃落定:留住忠州老街,迅速启动城市更新工程,保护老街的历史文脉!

  施工保留了忠州老街原有的东坡路及8条纵向分布的梯道街巷,在不破坏老街整体结构、风貌的基础上,对老东门、老城墙、大府邸、龙家院子等历史文物遗存以及巴渝地区传统民居建筑进行修缮保护,延续老街城市空间发展脉络,为市民保留最完整的记忆;重建川剧团,新修忠州展览馆、忠州汉阙广场,再现忠州老城人文历史。

  相比不少地方的“人造老街”,本色回归的忠州老街去年底一“登场”,立即备受瞩目,吸引了不少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

  “老街又热闹起来了!”市民纷纷感慨。

  不大建:花小钱办成大事,群众生活更方便

  “老街改造后,路面整洁了,消防通道畅通了,环境变美了,住在这里安逸得很!”近段时间,忠州老街居民任宗林逢人便说。

  像任宗林一样,忠州老街许多居民对居住环境的改善有切身体会。

  忠州老街涉及忠州街道东坡路社区、十字街社区等区域,有居民3000多户1万余人。老街房子大多建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历经几十年风吹雨打,一系列问题显现:自来水供应不上、路面坑坑洼洼、污水横流、消防安全隐患突出……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忠县县城的花园式居民小区一个接一个建成。相比之下,忠州老街显得愈发冷清、萧条。

  在“三峡留城·忠州老街”城市有机更新项目实施中,一系列“微改造”相继启动:铲除破烂的混凝土路面,铺上青石板;开挖损毁的坑槽,敷设供水、供电、排污管网;拆除严实的防盗网,增设消防栓,拓宽消防通道;整治“蓝屋顶”,消除“蜘蛛网”;修复穿斗式老建筑……

图为进行“微改造”后的忠州老街。 赵军 摄
图为进行“微改造”后的忠州老街。 赵军 摄

  数十个涵盖地下、地面、天上的修复工程实施,既还原了忠州老街的历史肌理,彰显了三峡“江城”的城市个性,也极大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实现了“花小钱办大事、办群众满意事”的目标。

  在实施硬件“微改造”时,老东门、东坡梯子等节点还新增精致的花草植物,设置了文化墙。县城市管理局为老街居民送去5000余盆三角梅、四季蔷薇等绿植,点缀居民小院或阳台。同时,忠州老街被纳入城市管理重点区域,实施精细化管理。

  看到居住环境日益变好,许多曾经渴望搬走的老街居民决定留下来,一些已经搬走的居民陆续搬回。

  不大办:小店小铺丰富业态,市场繁荣赢民心

  今年51岁的聂红琼曾在忠州老街居住多年,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心灵手巧。看到老街人气越来越旺,她决定开一间做手工的店铺。经多番考察,她从老街运营管理处租得东坡路一间35平方米店铺,开办了“36.5℃DIY手工坊”,主营各种奶油胶DIY、网红石膏娃娃涂色、钩织DIY等。小店投资7万多元,最近3个月,最多一月收入5000多元,最少也有3000多元。

  “店名有两层意思。”聂红琼解释,“36.5℃是人的正常体温,我希望在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每个人的体温都正常;感谢政府在忠州老街搭建了创业平台,让我们感受到了温暖。”

  一个小店养活一家人。今年春节前后,类似36.5℃DIY手工坊这样的小店,在忠州老街已新开30多个。

  历史文化街区繁荣发展,功能完善是基础,促进可持续性发展才是长久之计。

图为游客在忠州老街特色小店打卡。 赵军 摄
图为游客在忠州老街特色小店打卡。 赵军 摄

  2021年7月,忠县引进拥有相同成功案例经验的行业领头企业,参与忠州老街业态的长期运营管理。

  在延续原有格局、保留原有风貌的基础上,管理方依据忠州老街相关形态、业态、文态、生态等要素,确定了文创体验、非遗展厅、图书馆展览馆、观光旅游、游憩娱乐、餐饮商铺、民宿接待等物理空间的有机布局。着力打造非遗文化馆、民宿、庭院式情景消费、川剧演出等项目,展现基于老城特色的新业态,确保老街“古而不衰”,让游客放慢脚步,充分体验忠州老街的独特魅力。

  2022年春节前,东西走向总长1750米的“三峡留城·忠州老街”项目一期工程完工。老街最大限度还原了数十年前的商业业态,沿线分布有理发店、手工棉被铺、手工包子铺、桥牌室、杂货铺等传统风格的商业门店,烟火气息浓厚。

  “前些年,老街人气不旺,店铺也越来越少,我们购买生活用品还得爬坡上坎到巴王大道去。现在,家门口就有这么多商店,购物也越来越方便。”家住东坡路的韩红林每天都要逛一逛忠州老街,置身其中,他的思绪常常会回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经过一年多的精心打造,忠州老街如今已大变样,老房屋结实了,街区宽敞了,消防通道畅通了,环境舒适了,业态丰富了……

  忠州老街,已成为忠县又一张城市文化名片。

【编辑:张霁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