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周鹏程|金色与芬芳
2022年02月18日 16:11 来源:中新网重庆

  这是一个不大的乡村,却很独特。

  准确地说,在此之前我对这里了解不多,金秋时节,一路盘旋,一路颠簸,我们抵达这个动听名字的最深处,正好赶上他们的丰收节。

  “梦回家乡,青山作屏障,螃蟹鱼儿河中游,白鹭齐飞鸟欢唱,金鸡寺里传神话,白果树下拉家常……”一曲村歌回荡在田间地头。

  放眼四周,满目金黄,稻谷的清香扑鼻而来,整齐分布的白墙小洋房农舍与曲曲折折的小径彼此相连,在秋光中格外耀眼。近处,山峦岚雾交相辉映,一条小河哗哗流向远方,两岸人们载歌载舞,欢庆丰收节,好一幅舞动的山水田园画!

  “快看,那块大稻田里,有太极的阴阳八卦图。”同行美女作家梦桐疏影激动地说。

  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由几种颜色的稻谷拼成的一幅巨大的太极阴阳八卦图清晰可见。不远处,另一块稻田里有一幅建党百年标志的拼图,也是几种颜色的水稻拼成的,创意策划真好!我在心里暗自佩服的同时又突然想问,这是哪里?这里为什么这样美丽?

  “这里就是黔江区太极镇李子村金鸡坝农业示范园。”一路陪同采访的黔江区作家协会主席钟天珑告诉我们。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太极镇被列为重庆市重点帮扶乡镇之一。不,我们来的一周前这里还叫太极乡,经过批准,现在刚刚改名叫太极镇。

  由乡改为镇,或许也是为了这里的乡村振兴吧。

  太极镇地处黔江西南,离黔江城区30多公里。人口以土家族、苗族为主。刚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不久的太极镇,是如何驶入乡村振兴的快车道的呢?

  金鸡坝是一个突破口!

  金鸡坝是李子村一片宽阔的风水宝地,这里人勤土肥,风光秀丽。然而过去金鸡坝是一个伤心地。因为招商引资种植皇竹草惨烈失败,从而变成了撂荒地,野草丛生。村民看在眼里,急在心头,项目失败,扯皮的事自然接踵而来,官司也少不了。

  村民孙章会回忆说:“要感谢镇党委、政府,是他们聘请律师帮助我们打官司,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终止了与原租地公司签的合同,收回了土地。收回土地就收回了我们的命根子。不然,现在搞乡村振兴,我们无从着手。”

  种过皇竹草的土地每家每户基本无法耕种,租给外地人搞种植也实在不放心,前车之鉴摆在那里。

  2021年初,在镇政府的协调、帮助下,孙章会等6名本村村民组建了农业合作社,流转了金鸡坝上本村以及邻村的400多亩土地,实施水稻和油菜轮作。

  “区农业农村委给予大力支持,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宜机化改造,整治后的土地全部恢复耕种,区农技中心进行绿色种植全程指导。改造后,增加了耕地面积,方便机械化农机收种。”孙章会介绍道。

  金鸡坝按农旅融合发展模式配建了旅游休闲设施,迅速成为市民青睐的农旅和文旅融合发展的示范田园。这个方兴未艾的农业示范园是太极镇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动乡村振兴的鲜活实践。

  蓝天白云,山峦、田园、村落相得益彰,风景如画,美不胜收。“沉睡”的土地露出了笑脸,失去光泽的田野恢复了生机。

  金鸡坝金色蝶变,一炮打红。

  大可无边,小可无内。

  “一镇一园和美太极”是太极镇乡村振兴的发展定位。过去几年,在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战中,太极镇凭着“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黔江精神,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但太极镇并没有走出那个“圈”,还在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路上跋涉,当乡村振兴序幕拉开时,太极镇被确定为乡村振兴市级重点帮扶乡镇。

  谁来帮扶太极镇?

  2021年5月11日,夜,不平静。  

  冯卫,八零后青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主治医师、重庆市科技局帮扶集团驻太极镇工作队队员。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对我来说注定是个特殊的日子,一个值得纪念、永远难忘的日子,因为今天,我正式成为一名乡村振兴驻乡工作队队员,奔赴遥远的黔江区太极镇。

  与他有同感的共有38人,分别来自重庆市主城19家不同的单位,他们是专业技术骨干或领导干部。

  他们汇聚在一起,就是重庆市科技局帮扶集团的前锋。

  他们把理想化为现实奔赴新的征程,他们把思念当作乡愁追赶月光,他们把力量变成种子洒向黔江,种植在神秘的武陵山区。

  太极镇自然是他们帮扶对象的重中之重。

  “19家帮扶成员单位都制定了帮扶计划,通过人才、项目、资金、政策等措施推动帮扶工作落实。我们绘制了乡村振兴规划蓝图,制作了‘一图一表一说明’。”太极镇驻镇工作队队长、重庆市科技局二级巡视员杨莉介绍道。

  杨勇,重庆市科技局帮扶集团驻太极镇工作队副队长,一名经验丰富的帮扶干部。他说:刚到这里,我们重点抓规划编制,这叫纲,纲举目张。要制定好这个纲,我们必须花时间去了解太极镇的资源禀赋、产业现状、发展方向等。通过多次座谈和召开太极镇乡村振兴规划论证会,我们确定了太极镇建成以蚕桑产业为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为支撑的乡村振兴建设目标。

  这,就是他们苦心绘制的乡村振兴规划蓝图。

  蓝图在徐徐展开,汗水和泪水一滴一滴流向大地。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代诗人范成大描绘的美丽田园风情在今天黔江广大的乡村似乎也可以感觉到。

  正值秋收,阳光明媚,一辆大货车满载“蜜本”南瓜3000多斤缓缓驶出村里,还有一些特色水产、原生态农副产品也被带进了大都市。

  这,只是重庆市科技局帮扶集团成员单位重庆旅游职业学院在黔江消费帮扶采购的一个小场景。

  消费帮扶!

  “不要小瞧消费帮扶,这是村民最直接受益的帮扶方式。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我们这里没有一个懒人,大家争先恐后,勤劳致富,奔向小康路。但是,那么多产品,如何销售?那么多资源,如何变现?”太极镇党委书记刘质彬向我们坦言。

  是啊,只有卖出去,村民手中才有钱。

  杨莉告诉我们,帮扶集团采取单位或职工购买产品、开展工会活动、号召个人旅游等方式,推荐黔江优质产品。

  收获的金秋,处处是幸福,小小的蚕茧也蕴涵着蚕农们大大的愿望。

  在太极镇蚕茧站,可以看到,一筐筐雪白的鲜茧堆满收购区,工作人员正忙着给鲜茧称重分级、依质定价。

  那么多蚕茧,卖给谁啊?桑农会不会亏?也许你会问,我也会问。

  “这个不用担心,茧子出来了自然有人收购。”太极镇镇长黄江东向我们介绍了桑蚕种养殖情况。镇上采取园区+公司+合作社+农户+互联网的经营模式,实行了订单式农业。

  养蚕对农民收入究竟有多大的提高?怀着这样的问题,我们走访了村民李元和。他告诉我们,今年养了夏茧40来张,产茧达到3600斤,产值达到8万元多。

  2021年桑蚕鲜茧收购行情见涨,相较往年,价格上涨。蚕农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蚕茧收获的季节,这里有金色的阳光和铺满大地的芬芳。这情景,可以概括为苦竹村第一书记孙新潮的诗:

  田家少闲日,六月人倍忙。

  不惧炎夏苦,家家采嫩桑。

  晓夕勤照料,辛苦得盈筐。

  圆润似珍珠,颗颗白雪香。

  不求化蝶去,只愿柔丝长。

  物亦有仁者,蚕功不可量。

  2021年10月17日。

  这一天,虽然细雨纷纷,冷风习习,但是,黔江区石家镇渗坝村并不寂寞,一大早,这里便迎来了60名不速之客,他们不是专家团队,也不是旅游团队,他们是谁?

  他们同样是农民,来自太极镇李子村。

  太极镇要建设生态农业观光园,打造美丽乡村,必须走出去学习。

  “我们组织村民到石家渗坝水产养殖基地、冯家寨子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中塘三磊现代农业产业园进行为期一天的考察学习,就是给村民充电。”太极镇李子村第一书记胡天彬介绍道。

  乡村振兴不能空口说话,必须要用产业发展来兑现承诺。黔江区石家镇渗坝村大力推进“三变”改革,成立种养殖合作社。每年,村民既领到了土地入股租金,又领到了分红款。“三变”后,原来的一亩土地创造出翻几番的效益,村民心里怎不乐开花?树上挂金果,塘里鱼儿跃。察看别处的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文化建设、阵地建设,就能知道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

  养蚕是个技术活。太极镇政府、蚕桑技术服务站多次举办专门的蚕桑技术培训班,对全镇蚕农进行培训。“这样的培训实在,对我们蚕农管用。我能靠养蚕顺利摘掉贫困帽,离不开政府从政策到技术的各方面支持,我现在每年靠科学养蚕,收入有20多万元,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养蚕大户李秋菊说。

  我在太极镇太河村蚕桑养殖基地见到了驻村第一书记谢勇。他正在基地查看秋蚕生长情况。年轻、帅气的谢勇不仅是重庆市蚕科院农艺师,也是重庆市科技局科技特派员。

  他告诉我,科技特派员专门为乡村振兴“科技赋能”,通过发挥驻乡驻村干部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为各类企业、产业大户提供技术、融资、咨询等指导与服务。例如,2021年10月19日,重庆市科技帮扶集团组织科技特派员前往黔江区科技企业孵化基地,与企业开展“面对面”、“一对一”座谈交流,也就是为企业“科技赋能”。

  这就是帮扶。

  帮有难之人,扶有困之人,答有疑之人。             

  冰心说过,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渗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

  难道不是这样?

  “乡村振兴驻镇工作队来后,镇政府会议室的灯晚上几乎没有关过,你一定不相信吧,但是,这是真的。”太极镇副镇长韩丽说,“他们白天下村走访,晚上很晚才回来,还要开会讨论很多事情,甚至争论不休。他们加班加点,常常通宵,饿了就泡一包方便面。”

  17人就是17面旗帜,17人就是17只火种,他们飘在太极镇的每一个村落,他们将点燃太极乡村振兴的星星之火。

  帮扶干部从大都市来到农村,也算背井离乡,他们奔赴基层一线,放下心中的牵挂。有的家中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不足周岁的孩子。在村民的面前,他们是帮扶干部,是第一书记,是温暖的贴心人。可是在夜深人静时,他们是孤独的承载者,面对家人,他们是不可言说的“惭愧者”。

  在与冯卫的交谈过程中,这个外表看起十分坚强的年轻人,几度哽咽,甚至泪流满面,无法继续说下去,采访断断续续。

  后来,我在公众号《科技帮扶》上看到了他哭的理由。冯卫有两个小孩,大的一个女儿九岁,读四年级,小的一个儿子五岁,读幼儿园,妻子也是医务工作者。临走时,妻子说,你安心去乡村振兴吧,我会照顾好家里两个小孩及老人,他心怀感恩,选择了舍小家为大家。

  可是,到了相对偏远的太极镇,由于工作太忙,有时几周都无法回主城的家里,常常仰望星空,一个人徘徊又徘徊。

  偶尔回家,女儿问:爸爸,你去这么远,我要是想你了怎么办?

  稍小点的儿子却安慰姐姐说:想爸爸了我们可以和他视频聊天啊。

  女儿迟疑了一会,“好吧,想你的时候,我和弟弟一起和你视频聊天。”

  停顿了一会,她把头埋在冯卫胸前,低声呢喃:“爸爸你放心工作吧,我会照顾好自己”。

  冯卫感觉到女儿在抖,双手捧起她的脸,发现她强装笑颜,但眼泪汪汪……

  2021年6月23日,对阮正奎来说,是个特殊的值班日。

  早上8点,他像往常一样,起床洗漱、吃早餐,然后按惯例给刚领结婚证不久的新婚妻子莲儿通话,日常问候。

  “我上周周末没有休息连续加了两天的班,领导同意我这周可以调休啦!记住约定,下班早点回来哈。”听得出,莲儿很是兴奋。

  “回来不了哟,这周我值班。”阮正奎无可奈何地告诉莲儿。

  “啊? ……”听得出来,电话那头,妻子莲儿非常失落。

  阮正奎和莲儿恋爱三年、异地三年,热恋中的两人最多每月能见一次面。2021年5月31日,他们终于领了结婚证。可是,新婚几天,阮正奎就要匆匆离开,作别新家,到黔江太极镇参加乡村振兴。原约定6月23日回家,这是婚后离别第一次与莲儿重逢!可是队里突然有安排,回家的计划又要搁浅。

  “要不你来乡里吧,陪我一起值班?”

  “不能换一下吗?好不容易我才调休。”

  “不行,周末值班工作队已经安排好了,这段时间任务非常重,况且我们也有纪律!”

  通话就这样“不欢而散”。

  面对莲儿的“不理解”,阮正奎也有点沮丧。“七一”前夕,安全工作丝毫马虎不得。暴雨高发季节,容易诱发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内涝和地质灾害,值班岗位尤其重要。就是周末,也无法回家。

  晚上,阮正奎正在处理工作,突然手机“嗡嗡”振动了两下,他拿起来一看是莲儿的信息:“晚上12点的火车到黔江,我来乡里陪你值班!”

  “……”

  阮正奎一时竟然不知道如何回复妻子。她绝不是逗他,真的莲儿来了!

  一个女孩子半夜三更独自坐火车来几百公里之外的太极镇陪自己的老公值班!

  瞬间,阮正奎的眼泪夺眶而出。

  两天后,阮正奎的妻子莲儿又得离开他回重庆上班。车站离别他们经历了无数次,但这次特别难舍难分。

  “我回去啦,开车小心点,好好工作哦!”看着莲儿离开的背影,人流中她时不时回过头来看他。

  这时,阮正奎才发现妻子在悄悄抹眼泪……

  2021年5月25日,雨。

  这一天,对很多人来说就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但是对一个缺少看管的生病孩子却终身难忘,这一天他迎来了生命的转机。

  太极镇太极社区第一书记马攀,在进村入户调查中发现有个孩子急需要医疗帮助,马攀立即想到了帮扶队友冯卫,来自市儿童医院的医生。

  晚上,马攀、冯卫和镇政府干部、驻镇工作队队员一起探望这个“病号”小朋友。天渐渐黑下来,小雨继续下,一行人穿过太极河,往孩子家的方向行进。

  这个孩子姓冉,刚上小学二年级,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父亲外出务工。孩子个子不高,瘦瘦的,话很少。因为常年生病原因体质不怎么好,好像是怕冷,里外套了三件衣服。

  本该拥有快乐童年的孩子,经历了噩梦般的数次生生死死,多次住院,因为严重的呼吸困难,肺部感染、缺氧,医院下达了数次病危通知书。

  电话的另一头,小孩的父亲数次哽咽,诉说着那日日夜夜的不易,为了给孩子治病,前前后后花费了好几十万元。前些年因为孩子的疾病需要照顾,父亲只能间断外出务工维持生计。2020年,在孩子病情趋于平稳,父亲才外出务工。

  夜色渐深,漆黑的山村里,这个家庭多么需要帮助!“我们一定要为这个困难家庭点亮一盏灯,除了鼓励,我们还要用实际行动帮扶。”马攀是这样想的,冯卫是这样想的,在场的帮扶干部都是这样想的。

  “那个晚上,我久久不能入睡,翻来覆去都在想:乡村振兴任重道远,我们肩上的担子真的不轻啊!”冯卫说。

  我看到了他说话时坚定的表情。

  两天后,重庆市科技局帮扶集团在太极镇组织了一场大规模的义诊活动,包括眼科、疼痛外科、内科、儿科,开展量体温、测血压、健康咨询等活动,老百姓排队似长龙。

  点点滴滴,是对人民的关怀。

  滴滴点点,是对生命的敬畏。

  责任和使命,是帮扶干部的座右铭。

  ……             

  我们在太极镇采访只是短短一天时间。一天时间,了解得太少。虽然是走马观花,但我明显感觉到,在太极镇,在一个备受人们关注的乡村振兴市级重点帮扶镇,乡村振兴的力量正在加速汇聚,发展要素正在优化组合,创新案例正在不断涌现,更高级别关切的目光正注视这里,无数个“金鸡坝”正在悄然崛起。

  既然帷幕拉开,我相信定有好戏。

  更多芬芳的故事,也会从中而来。

 

  作者简介:周鹏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重庆新诗学会副会长; 著有诗文集八部。在各类报刊发表作品若干。曾获重庆市“五个一工程”奖、重庆文学奖。

  本文原载《红岩》杂志。

【编辑:陈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