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重庆南岸区不断筑巢引凤 文旅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1年11月17日 16:17 来源:中新网重庆
图为南岸区长嘉汇弹子石老街。南岸区文旅委供图
图为南岸区长嘉汇弹子石老街。南岸区文旅委供图

  中新网重庆新闻11月17日电(记者 刘相琳)记者17日从重庆南岸区文旅委获悉,近年来,南岸区以不断搭各种平台,以“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商业+旅游”等方式带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旅游经济消费增长,实现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南岸区是重庆两江四岸核心区,是重庆“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典型代表。近年来,南岸区积极创建各项国家级、市级平台,围绕验收标准和创建方案,锻长板、补短板、促发展,以促进文旅商体农高质量发展为中心,推动南岸区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乡村振兴、创新能力、示范作用等方面取得进步。

  目前,南岸区已成功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园区(基地)、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国家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市级旅游度假区、市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多个国家级和市级平台。同时,南岸区还积极评选国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试点项目、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市级旅游休闲街区。

图为南岸区南山放牛村。南岸区文旅委供图
图为南岸区南山放牛村。南岸区文旅委供图

  与此同时,南岸区对重庆夜市文化节、重庆国际马拉松赛、重庆国际音乐啤酒节、重庆国际时尚周、重庆全球旅行商大会、南滨路戏剧节等新老项目活动进行创新升级,形成了以南滨路为核心的IP经济,推动南岸区塑造国际性、创新性、专业性的城市品牌形象。

  随着南岸区的另一张文旅名片南滨路整体规模逐渐扩大,产业结构日益完善,产业布局日趋合理,目前已基本形成出版创意、文艺展演、康体娱乐、休闲观光、美食文化、旅游文化于一体的文化产业聚集区。

  截至2019年,南滨路产业园区已集聚图书、报刊、电影、动漫、软件开发、艺术创作等1300余家相关文旅企业,形成了以重庆出版集团为龙头,优质版权产业为支撑,各领域、各体量版权产业聚集发展的良好态势。

图为重庆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南岸区文旅委供图
图为重庆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南岸区文旅委供图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上,南岸区以创促建、以创提质、以创惠民,通过网格化纵深覆盖,创新“嵌入式”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突出品牌化、数字化、多元化的共建共享理念,全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进入了快速推进、整体提升、创新发展的新阶段。

  在夜间文旅消费业态的打造中,南岸区不断推动夜间文化和旅游集聚区提质升级,重点培育和打造长嘉汇弹子石老街、东原1891文体商旅综合体集聚区的“夜游”“夜景”“夜秀”“夜读”“夜市”“夜娱”等文旅产品和服务。

  其中,长嘉汇弹子石老街景区全年提供夜间游览天数达364天,吸引重庆杜莎夫人蜡像馆、重庆长嘉汇海洋乐园等400余家知名文旅品牌落户。2020年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人次达670万人次,全年夜间文化和旅游营收达20576万元,占景区全年旅游营收额65%。

  在乡旅融合、生态保护进程中,南岸区深化自由型、创新化、潮流化旅游市场。南山放牛村、广阳镇银湖村、南山街道双龙村等成为良好典范。

  下一步,南岸区将集聚各方优势,结合重庆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重庆南山植物园、重庆市南滨路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等主要文化消费设施,向市民游客提供具有体验感、新鲜感、数字化、便捷化的高质量文化旅游产品及服务,努力打造好“历史人文风景眼、山水城市会客厅、商业商务中心区”,促进文旅商体农有机融合,共话南岸美好未来。(完)

【编辑:钟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