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彭鑫|黑水啊啦调
2021年10月26日 17:16 来源:中新网重庆

  夏夜里,重庆酉阳县黑水镇大坪山下的大弯沟,月光如水,清风习习,松涛涌动,偶尔响起几声虫鸣。天籁之声反衬得山村之夜愈加幽静。

  “啊,啦—啦—啦……”突然,一曲啊啦调仿佛一支穿云之箭,划破夜空,震撼心灵。这是寨子里的“歌唱家”在练歌呢。

  大湾沟是一个风光秀美、山环水抱的寨子。寨前的细沙河,清澈见底,宛如一条玉带。寨子里的人们,祖祖辈辈务农。为了提精神,鼓干劲,在田地干活、修房建梁的时候,山里人总喜欢吼上几首号子助兴,这就是因产生于黑水而得名的黑水号子。黑水号子大致可分为下秧号、栽秧号、薅秧号、当地民歌等,因为每句歌词以“啊啦啦啦……”作为衬词,因此被人们称为啊啦调。衬词部分虽然没有实际意义,却是精华所在。衬词部分用当地老百姓自创的饶舌唱法演唱,出现弹音效果,唇齿间舌头不停的颤抖,高亢但不失圆润的号子从口中流出,悦耳清新,宛如天籁。

  啊啦调的演唱,采用一人“提板”(即领唱),众人 “合腔”的表演形式。一领众和,演唱人数少则三四人,多则几十人。领腔的人必须懂行,熟悉各种腔调和演唱技巧,并能熟记歌词,才有资格“提板”。

  情歌是啊啦调的主旋律,在酉阳民间,有“十对男女九对歌,十首山歌九情歌”的说法,无论是歌曲形式还是歌词内容,啊啦调都完整的保留了它最初的质朴。民间艺人用高昂的唱腔倾泄出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反映了当地俏皮灵敏、泼辣诙谐的民风,折射出特定地理环境下,老百姓自由开放的思想心态。

  酉阳民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啊啦调是酉阳民歌重要组成部分,而寨子里的演唱高手熊正禄,也被认定为酉阳民歌的代表性传承人。他一辈子最爱做的一件事,就是唱歌。他的祖父熊念之、父亲熊国发都是当地号子高手,受家庭影响,熊正禄从小就喜欢唱民歌。13岁便跟着帮腔,15岁便开始提板,唱法日渐成熟,最终成为提板中的佼佼者。2007年,央视记者来到黑水镇采访,啊啦调初登央视荧屏;2013年,国家民委“中华民族一家亲”大型文艺汇演走进酉阳,熊正禄凭借一首啊啦调与腾格尔等明星同台演出。不仅如此,熊正禄还将啊啦调唱出了国门,让高亢有力的黑水号子在法国的街上回荡。

  随着农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农业劳动依靠人力、畜力耕作时代已经过去,啊啦调作为劳动号子的意义渐渐消失,但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依然有着蓬勃的生命力。熊正禄也常被其他乡镇请去传授啊啦调,有了众多弟子。

  动人的山歌声在酉州大地上空飞扬,歌声伴着美景,使人心旷神怡,也让人看到了啊啦调进一步发扬光大的美好未来。

 

  作者简介:彭鑫,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重庆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酉阳县青年作家协会会长,著有散文集《我们的桃花源》。已在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人民日报客户端、《重庆日报》《散文诗》《特区文学》、中国作家网、封面新闻等媒体发表散文200余篇。

【编辑:陈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