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举措》《重庆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若干举措》
2021年09月18日 08:48 来源:重庆日报

  近日,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举措》和《重庆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若干举措》,并发出通知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重庆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举措》全文如下: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体育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精神,加强以体育智、以体育心,结合重庆实际,制定如下举措。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按照“改革创新、面向未来,补齐短板、特色发展,凝心聚力、协同育人”的工作原则,把学校体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到2022年,我市学校体育工作制度机制更加健全,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到2035年,多样化、现代化、高质量的学校体育体系基本形成。

  二、深入推进教学改革

  (一)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严格落实学校体育课程开设要求,体育课程开课率、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率、学校保健操普及率达到100%。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每周不少于4课时,高中教育阶段体育课每周不少于3课时,中小学校每天安排不少于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一二年级本科学生体育必修课不少于144个学时,专科生体育必修课不少于108个学时,每节体育课学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30人,鼓励研究生教育阶段开设体育课。按照国家规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把加强学生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项目融入体育教学全过程,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修满体育学分方可毕业。加强课程管理,严禁挤占体育课,严禁开展“放羊式”体育教学。

  (二)加强体育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学前教育阶段开展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游戏活动,培养体育兴趣爱好,促进运动机能协调发展。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帮助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观。高中阶段体育课程进一步发展学生运动专长,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职业教育体育课程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培养身心健康的技术人才。高等教育阶段体育课程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培养具有崇高精神追求、高尚人格修养的高素质人才。充分运用“互联网+体育”、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积极探索智慧体育课堂建设,增强体育课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大力推进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开发建设,形成“一校一品”特色教材体系。

  (三)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大力推进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进课程,因地制宜开展传统体育教学、训练、竞赛活动。挖掘整理重庆传统特色体育项目资源,有机融入学校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在大中小学校开展传统体育项目建设试点,每2年举办一届市级传统体育项目教育教学成果展示交流活动。积极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竞赛交流机制,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各级各类学生体育活动。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设,建立体育特色学校评估机制和淘汰机制。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塑造学生知行合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优秀品格,让中华传统体育在校园绽放光彩。

  (四)强化学校体育教学训练。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体育教学模式,通过“教会、勤练、常赛”等方式,指导学生科学锻炼,引导学生掌握健康知识和跑、跳、投等基本运动技能,以及足球、篮球、排球、田径、体操、武术等专项运动技能。制定重庆市中小学体育教学训练指南,加强课堂教学和课外训练,提升体育教学和训练质量。制定重庆市中小学体育课程、大课间活动及课外体育活动一体化阳光体育运动方案。强化学校、家庭、社会联动作用,广泛开展普及性体育运动,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加强青少年学生军训,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五)健全体育竞赛和人才培养体系。按要求构建学校体育竞赛制度和选拔性竞赛制度,坚持每年举办校级综合性运动会(体育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比赛等活动。优化学生体育比赛项目设置,每年举办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乒乓球、羽毛球等市级比赛,每2年举办一届市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比赛,每3年举办一届全市学生运动会。加强体教融合,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夏(冬)令营活动,鼓励学校与体校、社会体育俱乐部合作,共同开展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加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优化拓展项目布局,深化招生、培养、竞赛、管理制度改革,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与中小学体育竞赛相衔接,纳入重庆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落实高水平运动员注册制度改革任务,建立健全体育运动水平等级标准,打通教育和体育系统高水平赛事互认通道。

  三、全面改善办学条件

  (六)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制定重庆市学校体育教师配备三年行动计划,健全学校体育教师动态调整配备机制,到2022年,全面解决学校体育专职教师师资不足等问题。实施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支教计划,定期选派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到农村学校担任体育教师。建立聘用优秀退役运动员为体育教师或教练员的制度,推进学校专项体育技能发展。健全体育教师培训机制,对全市体育教师进行全员培训,每位教师每5年培训时间达到360学时,市、区县体育骨干教师5年内至少参加1次市级培训。建立体育名师团队培育机制,定期开展体育学科导师团队、体育教师工作坊、体育名师工作室、体育名师名教练等评选,支持海外访学研修,加强城乡帮扶与交流。实施体育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行动,配齐配强体育学科专职体育教研员,每2年举办一届市级体育教师专业技能与教学比赛。

  (七)改善场地器材建设配备。制定重庆市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健全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建设配置评估机制。落实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新建、在建、改扩建学校要建好满足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需求的场地设施、专用教室。建立健全体育器材补充机制,配好体育教学所需器材设备。将农村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区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在中小学建设体育场馆,与体育基础薄弱学校共用共享。坚持“保基本、兜底线”的原则,推动小规模学校配备必要的功能教室和设施设备。加强高校体育场馆建设,鼓励有条件的高校与地方共建共享。

  (八)统筹整合社会资源。完善学校和公共体育场馆开放互促共进机制,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公共体育场馆向学生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提高体育场馆开放程度和利用效率。统筹学校和社会资源,城市和社区建设规划要统筹学生体育锻炼需要,新建项目优先建在学校或其周边。综合利用公共体育设施,把开展体育活动作为解决中小学课后“三点半”问题的有效途径和中小学生课后服务的重要载体。

  四、着力完善评价机制

  (九)推进学校体育评价改革。建立学生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档案,中小学校要客观记录学生日常体育参与情况和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定期向家长反馈。深化高中招生体育考试改革,完善重庆市初中学业水平和高中招生体育考试工作方案,稳步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实施高中体育学业水平考试与质量监测,探索推进学分认定与走班选项教学。积极推进高校在招生测试中增设体育项目,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的使用,根据需要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

[1] [2] [3] [下一页]

【编辑:陈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