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企业转型、资源集聚、科技赋能……巴南创新发展蹄疾步稳
2021年06月08日 11:34 来源:中新网重庆

  中新网重庆新闻6月7日电(袁启芳)近年来,重庆市巴南区积极融入市委、市政府“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定位,深入实施“一区五城” 和“五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战略,厚植科技创新沃土,引进科技创新资源,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建设重庆有影响力的南部科技创新高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创新发展的脚步越来越稳健。

国际生物城。巴南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国际生物城。巴南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培育现代产业体系

  “宗申”,是重庆市民记忆中的知名摩托车生产商。现如今,这家企业已从一家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成“产融网”三位一体的现代装备制造企业。

  今年2月1日,由区政府引导宗申产业集团、忽米网等企业联合打造的重庆工业设计产业园正式开园。该产业园聚焦打造工业设计集聚区,集聚全球产学研资源,开展工业设计成果转化,为重庆工业制造赋能。

  产业园内主营项目忽米工业设计平台,定位于全球化资源协同设计平台,实现全球工业设计资源聚集、共享、创新和赋能,提升设计项目协作效率和降低企业设计工具应用成本,实现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孵化和留存,帮助传统制造企业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

  重庆工业设计产业园是宗申产业集团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一个缩影。工业互联网、大功率摩托车、航空发动机,这些前所未有的领域都有了宗申躬耕收获的身影。宗申的成功转型,仅仅是巴南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代表。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不断为创新创业注入不竭动力加大科技创新,悉心培育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包括宗申、长安铃耀在内的传统汽摩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目前,全区生物医药、商贸物流、“数智”经济、高端装备、大生态创新五大新兴产业已初具雏形。

忽米网。巴南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忽米网。巴南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搭建创新服务平台

  助力企业孵化壮大

  2020年11月,区政府、重庆理工大学、重庆极超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政产学研为一体的创新服务平台——重庆巴南先进技术创新中心顺利开园,专注于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孵化服务。

  重庆理享生态修复研究院有限公司,是巴南先进技术创新中心内一家专注环保菌剂研发、生产与应用的科技型企业,也是首批入驻企业之一,在成立初期面临着缺乏研发场地和资金短缺的双重考验。

  在了解企业困难后,巴南先进技术创新中心及时施以援手,为其提供30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并给予免租专属福利,一解燃眉之急,帮助企业逐步发展壮大,走上了“快车道”。

  在巴南先进技术创新中心,像重庆理享生态修复研究院有限公司这样“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的企业、科研院所,目前已有40余家,涵盖智能制造、环保、大数据、人工智能、检测检验服务等多个领域。该中心运营半年来,已吸引200余个科技成果项目落户,成功转化落地项目40余个。

  没有一蹴而就的创造,巴南先进技术创新中心发展的背后,是巴南多年如一日的持续投入和深厚积累。“十三五”期间,我区全社会研发累计投入87.1亿元,年均增长8.7%。同时,为更好地服务企业,激活双创活力,巴南区还以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为动力,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优化审批服务、创新科技金融、降低税费负担,各项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让所有企业在这里安心、放心、舒心地创业发展,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

  截至2020年,全区新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9家,市科技型企业新入库568家,累计入库2192家,增速居全市第一,总量居全市第二。今年一季度,全区新增入库国家科技型企业4家、市科技型企业100家,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免疫研究院。巴南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免疫研究院。巴南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集聚高端创新资源

  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2020年6月30日,重庆国际免疫研究院落户重庆国际生物城正式启动建设。研究院将以免疫学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为基础,引进国家级人才10人以上,形成约30个课题组长的人才团队,聚焦生物科技前沿,聚集国内顶尖科研团队,打造国内顶尖研发创新平台,促进我国免疫学研究不断向国际一流水平迈进,推动相关产业和学术研究加快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研究院建成后,将充分依托国际化研发团队和运行保障体系,研发一批原创疫苗、抗体、生物技术药物、医疗器械等;建立具有国际水准的ARO服务中心,汇聚国际、国内专业投资基金等高端资源,为国家重大研究计划和国内外项目提供国际标准的全程ARO服务。

  发展靠创新,创新靠人才。重庆国际免疫研究院的落户只是我区近年来人才引进的一个缩影。为最大限度引进、留住各类人才,巴南坚持把政策创新作为重要抓手,推出系列人才政策“大礼包”。今年5月21日,巴南区新一轮科技创新扶持暂行办法出台,为加快建设重庆有影响力的南部科技创新高地提供了强大支持;对新引进或新认定的国家级、市级重点实验室一次性分别给予80万元、30万元奖励;对新认定为国家级、市级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一次性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奖励……

  近年来,全区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园区、孵化器、众创空间建设为主攻方向,深耕科技创新沃土,不断集聚创新资源,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已成为各类创新资源的汇流地、富集地。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市级以上研发平台27个、市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8家(其中国家级2家,占全市三分之一);建成市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8家,引进能研理工研究院等创新平台6个;国际生物城临床试验阶段创新药10个,占全市50%,释放出前所未有的创新创业活力。

  “十三五”期间,巴南区全社会研发累计投入87.1亿元,年均增长8.7%;科技型企业2417家,增量居全市第一位、总量居全市第二位;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从7.9︰46.1︰46调整为5.9︰40.9︰53.2;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分别达到81.2%、79.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一连串数据背后,折射出的是巴南科技创新持续发力,新兴动能贡献提升,科技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编辑:马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