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重庆迎来了中心城区高峰时段桥隧错峰通行政策实施后的第一个周末。3月1日至5日,“0-9”车牌尾号的社会车辆都经过了一轮错峰出行,重庆的早晚高峰也出现了明显变化。
根据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1日—5日,中心城区平均小时在网车22.1万辆,同比下降10.9%。中心城区工作日早晚高峰平均车速27.8公里/小时,同比提升8.4%,日均早晚高峰缓行时长同比下降26.3%。早高峰平均缩短18分钟,晚高峰平均缩短32分钟。
中心城区主要错峰桥隧交通运行明显好转,错峰桥隧早晚高峰流量同比平均下降16.1%。东水门大桥、渝澳大桥、朝天门大桥下降最为明显,分别下降32.8%、29.8%、26.7%。
错峰桥隧早晚高峰平均车速同比提高24.7%。渝澳大桥、嘉华大桥、高家花园大桥及复线桥提升最为明显,分别提升47%、40.3%、40.2%。
交巡警提醒,桥隧错峰通行政策涉及的桥梁、隧道双向抓拍设备都已经正常运作,对违反错峰通行规定的,将按照违反禁令标志进行处罚。
如果当天自己的车辆尾号受到限制,尽量不要驾车出行。如果确实需要驾车出行,切不能踩着点在错峰开始前上桥,更不能将车停至路边等待错峰结束。
下周开始,重庆交巡警将加大对闯禁和违法停车违法行为的曝光力度。
错峰通行实施后 听听他们有什么感受
中心城区高峰时段桥隧错峰通行实施以来,错峰后的出行情况成为交通参与者们聊得最多的话题之一。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视角,都是怎么看待这样的通行方式?是否已经适应了这样的通行方式?
的哥
每天多跑三四十块钱
“我们出租车平常在外面跑还是喜欢跑不堵的区域,以前最不喜欢过桥,特别是不喜欢在高峰期间过桥。过一趟桥,经常要听三四首歌,踩刹车脚都快抽筋了。”的哥孙先生说。
现在实施错峰通行后,路上车流量明显减少了,最明显的就是过江桥梁,简直无法想象从南岸到江北,过了长江大桥和黄花园大桥两座桥梁,总共才30分钟就到了。“一天下来,我至少可以比往常多跑三四十块钱,一个月累计下来还是能多赚个几百块钱吧。”
私家车主
这样的顺畅让我惊讶
“我的车牌尾号是6,星期一限行,小区业主微信群早早的就提醒了所有驾驶员,特别是我们尾号1和6的,还专门通过打电话提醒,强调了哪些桥梁不能走,宣传非常到位。我每天都要过北环走嘉华大桥去往时代天街,没实施错峰通行前感觉一路都堵,7点25分出门,9点左右才能到。”市民刘先生说,“实施错峰通行后,由于星期一限行,我喊了个滴滴,同样7点25分出发的,8点10分就过完了嘉华大桥,8点35分左右就已经到了时代天街了,我和滴滴司机都惊讶了。”
公交驾驶员
乘客都说“好快哦”
“我2号、3号上了两天班,感觉重庆交通一下子变化太大了,特别是在早晚高峰期间通行速度有非常明显的提升。就拿我们这条线路来说,要经过嘉华大桥、渝鲁大道上行,跟黄花园大桥的车道进行交汇,整个线路是从北广场一直延伸到杨家坪。桥隧错峰通行前,我最不喜欢开早晚高峰,简直‘焦麻了’,主要是车流量大,通行缓慢,从北广场到杨家坪一个早晚高峰得2个多小时才能到。”820线路驾驶员刘女士说,“现在实施桥隧错峰通行后,我上班这两天只花了1个小时40分钟左右。现在乘坐公交车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很多乘客都情不自禁地说‘好快哦’。”
专车司机
乘客不会因为等太久而取消
“我觉得这次桥隧错峰通行非常人性化,没有对我们网约车限行,对其他车辆也没有全天限制,市民的接受度非常高。”曹操专车司机吴先生说,“错峰通行后感觉路面上车辆少了很多,以前走渝澳大桥至少半小时左右,现在也就十几分钟的样子。因为现在通行效率提高了,哪怕接到桥对面的订单,乘客也不会因为等待时间太久而取消,对我们接业务提供了方便。”
记者 石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