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新闻11月1日电 10月31日,科技创新赋能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重庆三峡学院举行。作为第三届重庆三峡人才节重要活动,行业权威专家、高校学者及政企代表齐聚,共探低空经济、智能制造等热点,现场达成校企、校地多项合作签约,为2035年全区规上工业产值冲刺2600亿元再添“加速器”。

据悉,本次研讨会现场签约分三场进行,覆盖校企合作、校地协同多个领域。其中,重庆三峡学院与重庆江东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中科创世纪(重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签约;重庆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4所高校与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长江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签署合作项目;重庆三峡学院还与万州、开州、云阳三地经信部门签约,进一步深化区域协同创新。
值得一提的是,研讨会同步举行校企合作平台授牌仪式。重庆三峡学院为“电动客车大容量动力电池组关键技术成果转化中试平台”授牌,并为重庆友鹏包装制品有限公司、重庆奇迹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授予实习基地称号。据介绍,这些平台将依托高校人才与科研优势,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

在主旨演讲环节,三位领域内专家带来前沿观点。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副院长李永福教授以《复杂约束条件下无人机编队协同控制关键技术》为题,分享无人机应对外部扰动的技术攻关成果,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技术参考;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马健兵教授聚焦《大模型与智慧健康实践》,阐释人工智能大模型如何赋能基层医疗与健康管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李雷达教授则围绕《人工智能赋能影像产业创新发展》,分析新一代AI技术在影像领域的应用趋势,为产业升级提供思路。
谈及万州工业发展基础,万州区政府副区长、党组成员张斌在会上介绍,近年来万州坚持工业强区,迭代升级“3233”现代制造业体系,重点围绕先进材料、食品加工等五大产业强链补链,已形成300亿级先进材料产业集群、100亿级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建成全球单体最大金属镓生产基地、国内首个化合物半导体芯片全产业链基地。数据显示,2024年万州规上工业产值达719.2亿元,较“十三五”末翻一番,2025年预计突破800亿元;现有规上工业企业211家、高新技术企业107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1家。
在创新动能培育上,万州同样成果显著。据介绍,当地已建成环重庆三峡学院创新创业生态圈,培育企业技术中心57家、市级工业设计中心5家,79家规上工业企业设有研发机构;绿色制造方面,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4家,赤泥综合利用成效显著;融合化发展上,大中型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75.8%,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3.1%,金龙铜管、湘渝盐化还入选2025年国家智能工厂培育种子企业。
对于未来产业布局,张斌透露,万州将推进“人工智能+”模式,计划认定基础级智能工厂35家、先进级智能工厂10家,建设市级重点中试平台2个以上,重点突破生物制造、低空经济等前沿技术,发展生物基材料PHA、钠离子储能电池等产品,力争2035年规上工业产值达2600亿元,让新质生产力成为发展主导力量。
作为承办方之一的重庆三峡学院,也明确了服务地方发展的方向。该校党委书记许光洪表示,学校将立足“服务三峡、服务重庆”定位,对接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深化“编制在高校、工作在企业”的人才机制,推进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为万州建设全市重要城市副中心提供支撑。
重庆三峡学院副校长聂祥飞表示,本次活动凝聚政产学研各方合力,后续将以签约和授牌为契机,持续推动科技创新转化为产业发展动能,为三峡库区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