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新闻10月17日电 (董存春)10月16日,巫山博物馆迎来一批充满朝气的访客。“匠心守护三峡——三峡出土文物保护利用巡展巫山站”开展当日,来自巫山中学、巫山第二中学的150名学生走进展厅,在文物与历史的对话中,沉浸式感受三峡文明的深厚底蕴,开启一场生动而深刻的文化传承之旅。

本次巡展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与巫山博物馆联合推出,集中展示10家文博机构在文物保护与修复方面的最新成果。178件(套)文物时间跨度从旧石器时代直至清代,如同一串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明珠,被匠心重新串联。从新石器时代的神秘彩陶、彰显巴人精神的战国青铜剑,到汉代熠熠生辉的黄金万金釉陶壶、极具地域特色的明清巫师俑,每一件展品都不再是冰冷的器物,而是能够“开口说话”的三峡文明“活化石”。
“这次观展让我深刻体会到三峡文明的博大精深。”巫山中学学生孙翊翔在参观后称,在老师的讲解中,她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历史中的三峡。他也认识到,文物保护与利用是每个人的责任。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他们更应主动传承这份文化基因,成为中华文明的守护者与传播者。

沉睡的文物“活”起来,让厚重的历史被观众“懂”起来,是本次展览的重要目标。观展结束后,同学们积极参与“打开三峡——了不起的大巫山”社教课程。纹样描金、陶瓷器修复体验、“文物复活节”情景互动……一系列动手实践环节,让书本中的历史知识变得可触可感,抽象的“匠心精神”也在指尖操作中化为具体而深刻的体验。
“在这里,每一件文物都是长江文明的坐标——从大溪文化的彩陶、最早制盐遗址的尖底杯,到汉代黄金万金釉陶壶,再到明清时期的巫师俑。这些珍贵馆藏,与巴人铜器、秦汉名器、历代精品瓷器和铜镜一起,共同绘就出一幅丰富多元的长江文明画卷。”巫山博物馆副馆长张辉介绍,他们还在展厅现场设置了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如拓印集章等,欢迎广大市民前来参观体验。

据悉,本次展览将免费开放至11月30日。期间,巫山博物馆将持续推出文物回家、文物出差、文物医院等线上话题互动,开展“最美瞬间”影像征集,并将展览课程包以“移动博物馆”形式推广至周边学校,进一步拓展教育辐射范围。此次馆校联动观展活动,不仅为全民搭建了接触历史文化的平台,更推动了三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成为全民共享、永续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