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登洋父女的中秋讲述:让百年“金桥吹打”响彻乡村
2025-09-29 16:04:27 来源:中新网重庆

  中新网重庆新闻9月29日电 月圆人情暖,乐鸣心意长。9月28日中秋佳节前夕,在万盛经开区丛林镇绿水村举办的“文明中国·人人有礼”暨“我和好人过中秋”好人事迹分享活动现场,一对“重庆好人”父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桥吹打”马风派第六代和第七代代表性传承人张登洋与张秋霞,用他们近半个世纪的坚守与创新,为村民与师生讲述了一段关于热爱与传承的动人故事。

图为活动现场。万盛经开区党工委宣传部供图

  活动在充满诗意的《诗赋中秋》节目中开启,但最打动人心的,是好人故事的暖心分享。作为“金桥吹打”马风派第六代传承人,张登洋用朴实的话语,将大家的思绪带回到了他14岁初学唢呐的岁月。“那时候,每天要打火把走几小时山路去学。虽然辛苦,但我发自内心地热爱这门艺术。”面对当年去大城市发展的诸多机遇,他选择了坚守,“靠手艺生活更踏实,一吹唢呐,什么烦恼都没了。”

  然而,传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张登洋坦言,由于前期收入不稳定,传承人一度越来越少。转机来自于坚守中的主动求变与政府的大力支持。他在镇里资金的支持下成立艺术团,并坚定地推动非遗“进校园”,让古老的吹打乐在年轻一代中扎下根。

图为活动现场。万盛经开区党工委宣传部 供图

  父亲的坚守,感染并熏陶着下一代。女儿张秋霞,作为“金桥吹打”马风派第七代代表性传承人,接过了这份沉甸甸的使命。她在分享中坚定地表示,为了将这门艺术发扬光大,她在大学毅然选择了音乐表演中的唢呐专业。“现在团队年轻人比较少,我们必须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她将传统曲牌翻译成简谱,融入现代音乐元素,甚至用情景剧的新方式演绎这门拥有七八百年历史的艺术,让老技艺焕发出新生命。

  从最初的门可罗雀到如今组建起稳定的传承梯队,从面临失传到坚持走进校园培养新生力量,张登洋父女用47年的接续奋斗,诠释了“好人”不仅是助人为乐,更是对文化根脉的守护与传承。他们的故事,如同中秋的月光,照亮了乡村的夜空,也照进了现场每一位听众的心里。

  这对父女的故事,是“好人精神”的生动诠释——他们以匠心守护文明根脉,用坚守传递乡土深情。现场,丛林学校学生胡珊淇动情地说,“原来好人就在身边,他们教会我们坚守与传承。”

  本次活动由万盛经开区党工委宣传部主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区朗诵协会等多部门承办,以“中秋温情”为媒,让好人事迹如月光般照亮乡村角落,为乡村文明建设注入动人力量。(完)

【编辑:罗永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