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新闻9月18日电 (马佳欣)18日晚,2025世界大河歌会在重庆万州唱响。这场以“听见江河・传世之声”为主题的艺术盛宴,首次与长江文明论坛同期举办,让来自世界的目光聚焦这座长江之畔的江城,在歌声中完成一次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

一河串古今,歌曲连中外
歌会以“河合共生・星汉灿烂”“浪潮之极・民族觉醒”“江河共济・未来交响”三个篇章展开叙事,如长江奔涌般层层递进。
伴随着《大河之源》多媒体光影表演的唯美画面,歌会在千年江河的历史回响中拉开帷幕。当《千年纤夫潮》的雄浑号子响彻夜空,演员们弓腰前行的身影与舞台背景上深嵌岩石的纤痕投影重叠,仿佛将观众带回三峡纤夫用生命搏击激流的年代。“号子一喊响云霄,船歌赶浪闯峡江”,这穿越千年的声浪,正是长江文明最质朴的精神图腾。
国际化表达成为本届歌会的鲜明特色。哈萨克斯坦“国宝级”女歌手露西娅以一首《Mahabbatgarish》(爱的宇宙)惊艳全场,她空灵的嗓音与长江的涛声形成奇妙共鸣;塞尔维亚歌手Dzordzi(王子)带来的《ZaboraviNas》(未写完的我们)让巴尔干半岛的音乐风情在三峡两岸流转。由中、俄、德、古巴、喀麦隆歌手组成的五洲丝路唱响国际组合,更是以《We'retheworld》与《大中国》的联唱,将“音乐+科技”的创新理念展现得淋漓尽致,灯光随旋律变幻出五大洲河流的轮廓,在夜空下勾勒出“江河同源”的壮美图景。

科技融山水,歌声颂江河
歌会的舞台本身就是一件匠心独运的艺术品。开放式设计将江面游轮、沿岸景观纳入表演空间,巨大的可开闭合主屏与双侧屏构成流动的视觉矩阵。
当国家大剧院首席男高音歌唱家王凯唱响《了不起的中国人》,演员的身影与真实山水虚实交融,实现了“人在景中、景随乐动”的沉浸体验。
本届歌会突破传统剧场边界,将万州高峡平湖的璀璨夜景转化为天然舞台。驻泊江面的长江黄金游轮化身流动艺术空间。女高音歌唱家李丹阳演绎的《亲亲的茉莉花》《江山如画》,用婉转唱腔描绘出长江流域的诗意栖居;中俄艺术家合作的《友谊地久天长》,让伏尔加河与长江的旋律在万州夜空交汇;而当《黄河大合唱》的激昂旋律响起时,全场掌声雷动,音符中激荡的抗争精神与希望曙光,引发观众强烈共鸣。晚会在数千名观众自发参与的《长江之歌》大合唱中落下帷幕,声浪与江面波光交织,久久回荡在平湖之上。

文化搭桥梁,盛会促发展
这已是世界大河歌会成功举办的第八届。自2018年首次启幕以来,它从长江出发,从一个区域性文艺活动,逐步成长为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文化IP,不仅入选文化和旅游部“百姓大舞台”网络群众文化品牌,更成为重庆递给世界的闪亮文化名片。
作为“新三峡・新万州”文化活动周的重头戏,本届歌会不仅是一场艺术盛宴,更是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生动实践。歌会期间同步举办的全国村歌西部大区赛、长江流域曲艺艺术创研交流、江畔音乐会、烤鱼消费季等活动,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站式”文旅体验。数据显示,世界大河歌会已累计邀请30多个国家的百余名艺术家参与演出,往届活动现场观众超十万人次,网络传播覆盖人群达千万级,成为大三峡地区独一无二的文化旅游品牌。
通过国际化表达与科技赋能,万州正将长江文化的深厚底蕴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文化体验,让世界通过歌声读懂中国江河,也让长江文明在与世界大河文明的对话中焕发新的生机。当最后一缕灯光消散在江面,这场江河的盛会不仅是一次演出,更成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继续吟唱着文明共生的乐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