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开展“行走‘抗战联线’的思政课”
2025-09-15 16:44:24 来源:中新网重庆
中新网重庆新闻9月15日电(周璐 胡那旦 肖舒予)9月14日,重庆大学“行走‘抗战联线’的思政课”在重庆大学A校区开展。活动由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外国语学院、校史馆联合卢作孚现代中国研究院、非遗“死字旗”传承人及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共同举办。
活动中,包括留学生在内的65名师生参观重庆大学七七抗战大礼堂、冯简雕像、抗战防空洞、大轰炸纪念碑、工学院旧址等10多处抗战历史古迹与校园地标的“抗战联线”,旨在深入挖掘革命文物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共同聆听主讲老师讲述校园里的抗战故事。

图为张瑾在七七抗战大礼堂前讲述卢作孚事迹。马子扬 摄
七七抗战大礼堂前,卢作孚现代中国研究院院长、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瑾讲述爱国实业家卢作孚的事迹。在一教学楼与文字斋旁,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副馆长钱锋讲述沙磁区与“陪都八景”之一“沙坪学灯”的由来。
随着“抗战联线”的深入,师生们来到重庆大学防空洞与大轰炸纪念碑。据介绍,1939年至1941年,重庆大学遭受至少6次日军轰炸,校园内被日机投弹数百枚。但轰炸仅3天后,校园里又响起了读书声,教授们讲课更为激昂。

图为凌晓明讲述冯简与“重庆之蛙”。王晨雅 摄
在冯简雕像前,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凌晓明讲述,抗战期间任重庆大学工学院院长的冯简教授建立了中国第一座短波电台,是当时陪都重庆对外宣传的重要渠道。凌晓明表示,将把革命文物资源创造性转化为学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优质资源,将重庆大学“抗战联线”的故事纳入思政课教学。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外国语学院的师生们通过本次思政课的“行走”,展现对伟大抗战精神的当代诠释。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魏世平表示,“我们希望学生们不只是‘知道’历史,更要‘感悟’历史,从内心深处激发起强国有我、报国担当。”(完)
【编辑: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