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重庆农商行半年报出炉:加快转型升级,“质”与“量”实现双提升
2025-09-08 10:19:32 来源:中新网重庆

  中新网重庆新闻9月8日电(何乐)在服务实体经济、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地方金融机构如何实现稳中有进?2025年上半年,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交出了一份答卷:上半年实现净利润78.47亿元,同比增长3.79%;资产总额突破1.6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60%。

  面对复杂经济环境,重庆农商行始终坚守“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县域经济”的初心,在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县域支农与城市赋能、传统金融与数字转型之间找到平衡点,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持续动能。

  规模和效益“双提升”,展现稳健的发展韧性

  金融要稳,首先要有坚实的基本盘。上半年,重庆农商行通过深耕细作、充分挖潜,全行存款、贷款规模持续增长,存款、贷款增量市场份额同比提升。截至2025年6月末,存款余额10251.9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32.49亿元,贷款余额7652.4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09.72亿元。

  继2024年末资产规模突破1.5万亿元后,该行资产规模持续增长,于2025年6月末达到资产总额16301.3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51.89亿元,增幅7.60%,资产、存款、贷款均保持重庆同业前列。

  不仅“量”在扩大,“质”也在提升。其不良贷款率降至1.17%,拨备覆盖率达到355.58%,资本充足率维持在15.11%的较高水平,展现出稳健的发展韧性。凭借“量质并举”的发展逻辑,重庆农商行在英国《银行家》全球银行排名升至第112位、较上年末提升7位,创历史新高,稳居全国农商行和西部银行首位。

  “农村领跑、城市赶超”,双轮驱动深耕地方经济

  近年来,重庆农商行发挥地方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主力银行”作用,有大量的员工和网点布局在农村地区,形成覆盖“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家家有账户”的金融网络。作为扎根重庆的农村金融机构,重庆农商行将自身发展融入地方战略:一头扎进县域农村,一头扎进城市产业升级,形成“农村领跑+城市赶超”的闭环。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达2602.18亿元,县域存、贷款市场份额稳居重庆同业首位。

  与此同时,该行积极推动“整村授信”,实现重庆市100%行政村全覆盖;创新推出40余款“一县一品”信贷产品,因地制宜精准赋能地方生态产业。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推出“云阳面业”“中药材”“三峡柑橘”“生猪养殖”等52个特色化、标准化、专属化金融服务方案,持续推动特色产业金融服务扩面增量。

  在城市层面,重庆农商行紧紧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等战略,加大金融供给力度。如紧抓战略机遇,建立总分支联动跟踪机制,配套专项优惠政策,在任务指标、进度赛马等考核方面加强引导,提升重大项目金融服务效率。

  上半年,该行高效服务“两重”“两新”,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及市级重点项目159个、贷款余额268.22亿元;持续落实金融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17项重点工作,加强通道企业金融服务和授信支持力度。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陆海新通道融资余额共计587.2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1.69亿元,为重庆“六区一高地”建设注入资金活水。

  同时,重庆农商行深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积极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精研科技金融产业链条构建产业图谱,打造专属服务、创设专属产品、设立专属机构,不断完善产品矩阵、优化服务模式,科技贷款余额998.05亿元;绿色信贷余额802.19亿元,同比增长18.40%,本年度申报碳减排支持工具7.51亿元,带动年度碳减排量9.89万吨,碳减排支持工具运用金额位居重庆市第一;普惠金融方面,信用卡及消费贷款余额突破1500亿元,增量规模居重庆首位。

  小微企业金融领域,一是依托大数据分析,多维度筛选目标客群,形成潜在客户“白名单”,实现大数据智能“圈客”。二是立足产业生态打造场景获客,着眼高频消费和经营场景,构建“渝快振兴贷2.0”,以场景生态中的交易数据为基础,融合客户行为数据,细分多种维度对渝快付商户进行“画像”,匹配相适应的策略规则,批量开展主动授信。

  截至2025年6月末,重庆农商行普惠小微业务领域已融资服务了全市近三分之一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五分之一的高新技术企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突破21万户,贷款余额达1478.46亿元,居全市第一,金融服务监管评价获评最高级“一级”。

  数字赋能改革转型,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

  风险防控是银行稳健发展的基石。重庆农商行持续深化全面风险管理,推进智能风控体系建设,努力实现授信业务全面线上化和风险监测系统升级优化,稳步提升风险抵御能力。

  数字化转型则为改革注入新动能。上半年,该行加快推进关键工程建设,共实施项目40个,已有10个落地投产。科技实力持续增强,累计申请专利及软著200余项,参与制定各类标准近50项;AI中台和大模型应用加快落地,数字金融新优势正在形成。

  在此基础上,重庆农商行加快体系重塑、理念转型和动能转换。通过细化落实一年预算、制定三年规划、筹划“十五五”战略,实现短中长期战略有序衔接、滚动推进。该行积极构建“数字化获客—数字化风控—数字化贷后”三大能力,推动产业链金融、社区商业、文旅金融、特色农业等生态场景建设,拓展多元化盈利模式,持续增强核心竞争力。

  今年以来,重庆农商行紧扣改革转型主线,持续构建“数字驱动、产业链动、场景圈动”三种新动能。从支持乡村振兴到服务科技创新,从发展绿色金融到完善养老金融生态,重庆农商行用一组组数据、一项项实践,诠释了地方金融机构的责任与担当。

  下一阶段,重庆农商行将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线,深入构建“数字驱动、产业链动、场景圈动”三种新动能,全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打造科技型、产业型和生态型的世界一流现代化农村商业银行。

  科技型银行,即立足于数字驱动,用数据说话、数字化运营成为常态,以科技赋能员工、赋能各级决策层,提升全行科学决策水平,更好地服务外部客户、创造业务价值。

  产业型银行,即立足于服务实体经济,通过逐步构建产业图谱和产业大脑,全方位了解产业、深耕产业、整合产业。通过产业链综合服务批量获客、稳固存量、拓展增量、控制风险,以专业的金融方案及非金融增值服务为产业发展赋能。

  生态型银行,即深入实施场景圈动,当好资源整合者和场景运营商,将多个产业链场景联结成为更大的服务生态圈,打造多点盈利的生态化商业模式,增强客户粘性,实现银行与客户的价值共生。(完)

【编辑: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