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新闻8月15日电 (汪萃)“提到认知障碍疾病,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老糊涂了,但实际没有这么简单。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有1000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神经内科专家提醒,很多人对该疾病存在一些误区,导致就诊率和治疗率非常低,耽误了治疗的好时机。
“我们常说的认知障碍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认知症、路易体痴呆、额颞叶认知症等。其中,阿尔茨海默病是大家最熟悉的。”据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胡俊介绍,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缓慢起病并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占所有认知障碍原因的60%-80%。《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4》显示,我国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认知障碍人数为1699万例。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显著的特征是短期记忆力严重衰退、注意力难以集中,就算刚刚才发生的事情,或刚说过的话都会被他们忘记。”胡俊说,疾病影响患者的大脑皮层,会导致其情绪出现极大起伏,经常发脾气或特别敏感,觉得孤独、无人关心。情绪上的反常表现并不固定,有的人由外向变内向,也有人由内向变外向。此外,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对时间、空间的概念有所下降。
胡俊说,我国约半数新发认知障碍病例可归因于高血压、肥胖、听力损失、创伤性脑损伤、饮酒、吸烟、抑郁、缺乏运动、社交少、糖尿病等10余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65岁前,体重指数应控制在18.5-23.9;65岁以上则不宜太瘦,如果体重有明显减轻趋势应重视。此外,出现睡眠障碍和脑血管病,应及早就医干预。”胡俊说,建议每周至少进行3次30分钟有氧运动,可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太极拳、八段锦、走路、跑步等运动,或开展弹琴、敲键盘、捡豆子等手部运动,有效刺激特定脑部区域,有助预防和延缓阿尔茨海默病。
目前,认知障碍疾病缺乏有效根治或让病程逆转的手段,建议提前预防、及早识别、尽早干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