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新闻8月7日电 近日,丰都县多所学校改扩建的食堂项目建设现场如火如荼……办学条件改善提升的背后,是全县教育资源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坚实迈进的有力见证。
丰都县秉持“小县办大教育”理念,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工作,补短板、强弱项,优布局、增供给,促共享、缩差距,强帮带、提质量,致力于让优质资源覆盖每一名学生,让满意教育惠及每一位家长。
一所乡镇小学的蜕变
宽敞明亮的教室、平整宽阔的操场、智能化的教学设施……走进社坛镇中心校,一座现代化校园展示在众人面前。
“我最喜欢学校的大操场了,宽敞又漂亮。”四年级的何欣怡满心欢喜地说。
社坛镇中心校校长代小霞介绍,近年来,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社坛镇中心校强化了硬件设施建设,打造音乐、美术等近4个专业教室,建立1个劳动基地,建设现代化班级教室27个,并直饮水、希沃白板等设备,让乡村学子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教师李娟感慨:“我在学校任教二十几年,记得刚到学校时,教室只有三尺讲台,一块黑板,十几张旧木桌,现在这变化太大了,这是国家政策带给我们的福利啊!”
社坛中心校变成现代化美丽乡镇校,只是丰都大手笔投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的一个缩影。城乡学校同步建设,是丰都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为满足群众对优质义务教育资源的需求,在丰都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不断优化义务教育布局,新建、改扩建一批学校,新增小学学位5400个、初中学位4200个。撤并村小、调整完小近20所,实现规模办学、集中办学、效益办学。加快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实现音体美教室等功能室、塑胶运动场、“明厨亮灶”、公办学校空调、防近视照明改造等五个全覆盖。
从“黑板”到“云端”,改变的不只是设备
“从扫描到AI批改再到打印留痕,不到3分钟,‘蜜蜂家校AI智慧作业系统’可太好用啦!”滨江中学教师舒大云夸赞着眼前这台“作业批改神器”。学生周星星分享:“智慧课堂就像专属学习伙伴,知识理解更轻松,学习效率更高效。”智慧教学系统正成为老师的好帮手,学生的“好老师”。
为深入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丰都建立“上级投入+地方配套+学校自筹+捐资助学”多元投入模式,累计投资4900万元,改善70所中小学幼儿园数字化装备,16所学校获评“重庆市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中小学校(园)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班班通、多媒体设备、校园网、数字监控系统配备率均达100%。丰都县教育城域网、丰都数字校园云平台建成投用,实现教育资源、教育管理线上“一键办理”。同时,80多个“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投入使用,让偏远地区的学生也能同步享受到优质课程资源,打破了优质教育资源在地域上的限制。
“家门口的好学校”不是梦
“孩子们,这节课的下课时间你们来定。”“老师,昨天那个故事你还没讲完呢?讲完了再下课吧!”谢家湾幸福小学的教室里,孩子们围坐在圆弧形的桌子旁和老师探讨着下课时间。
“谢家湾幸福小学真正践行了素质教育,自从转学后孩子每天上学可高兴了,人也自信了,像换了一个人。”从周边学校转学来的家长称赞道。
为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丰都引进重庆谢家湾学校共建丰都幸福小学,打出了“家门口的好学校”样板。丰都还引进市级重点示范中学重庆市育才中学,共建丰都育才中学及深度帮扶提升丰都中学,构建起九龙坡区优质教育资源支持丰都小学初中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12年“家门口”优质教育体系,留丰就读人数提升8.9个百分点达98.5%,带动丰都县教育民调满意度提升在重庆市提升31个区县位次,真正实现了“孩子快乐成长、家长放心满意”的家门口好学校愿景。
做有“幸福感”的教师
当教育的阳光均匀地洒在丰都的每一所校园,教师们宛如沐浴在幸福甘霖中的花朵,绽放出职业的绚丽光彩。
“在丰都教书,很幸福!工资有保障,住房有补贴,政府实实在在的政策,让我们外地青年教师倍感温暖,也更有干劲去点亮孩子们的未来。”融智学校吴锐老师难掩喜悦地说道。
教育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教师是关键支撑。丰都县围绕师资引进、绩效分配、业务提升等方面,多管齐下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实施近年来全县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119名,实施名师引领项目,新建名师工作室2个,6名教师成功入选重庆市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名单,实施教师能力提升工程,开展培训21班次,覆盖7200教师人次。优化城乡师资队伍,交流教师519人,优质师资交流比例达35.5%,有效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加强教师待遇保障,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绩效工资等足额兑现,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断完善教师住房保障体系,让教师们安居乐业。这一系列暖心举措,让广大教师的职业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进一步提升,为丰都县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育融合”嗨翻义务教育新天地
“500份迎新饮品,五天完成!”琢成学校八年级1班班长小江正划分任务,教室沸腾如鼎。“数学组通过问卷确定品类,采摘组用观察法选果,美育组设计杯身需体现校园文化,采购组将成本控制在1元/杯内!”
一天后,各组带着成果在校园展示。数学组率队完成口味调研:“数据显示,冰糖雪梨支持率58%,柠檬茶占32%……”美术教室正进行激烈辩论:“云雷纹玉环象征‘生生不息’,内嵌校徽,含义丰富”;最紧张的厨艺组在食堂师傅的指导下展开流水作业,蒸汽氤氲中协作效率不断提升……当志愿服务组将第500杯饮品递给新生时,杯身“挖掘潜力,琢璞成玉”的理念与清甜滋味一起沁入心田。校长轻啜梨汤感叹:“这场实践里,数学组训练数据思维,美育组转化传统文化,厨艺组锤炼协作精神——五育融合就在这杯子里!”
丰都县琢成学校以劳动教育为支点,撬动五育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文化固本、项目强基、协同共育”的特色路径,为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鲜活范本。
琢成学校的劳动教育只是丰都教育“五育融合”的一角,丰都县区推进“一校一品”工程,深挖地域文化资源,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碰撞火花,暨龙镇回龙完小将土家族摆手舞、黎族竹竿舞融入课间活动,北京青年希望小学的留守儿童管理模式在全国推广;各校开发手工、陶艺等特色课程40余门,编印校本教材80余套,形成诵读、书画、器乐、舞蹈、体育“五类活动”品牌体系。在多元化育人模式下,丰都正推动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
在丰都县委、县政府的坚定支持下,丰都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春风如悠扬乐章,轻拂丰都大地,带来深刻教育变革。学生们似破土幼苗,在优质教育中成长,从“有学上”的渴望,升华为“上好学”的追求,绽放青春光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