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万盛经开区丛林镇绿水村创建全国文明村背后的密码
2025-07-08 18:48:18 来源:中新网重庆

  中新网重庆新闻7月8日电 题:万盛经开区丛林镇绿水村创建全国文明村背后的密码

  作者 刘亚兰

  5月23日,万盛经开区丛林镇绿水村荣膺第七届“全国文明村”称号。截至目前,万盛已有全国文明村镇4个、全国文明单位6个、市级文明村镇19个,市级文明单位40个,市级文明校园5个。

  近日,记者走进绿水村,探寻其文明实践背后的密码。

t图为绿水村绿梦广场上开展的劳模宣讲活动。 戴鑫 摄
图为绿水村绿梦广场上正开展劳模宣讲活动。 戴鑫 摄

  菌香满溢的文明蝶变

  “这里曾是煤矿遍布的老矿区,如今是食用菌特色产业村,更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鲜活课堂。”绿水村党总支书记蔡志华介绍,立足“菌谷”资源优势,当地引进华绿生物、鲜菇坊等龙头企业,发展黑皮鸡枞、鹿茸菇等十余种特色菌菇,年产量超6万吨、产值超6亿元,村民们成了“蘑菇经济”的受益者。

  在绿水村,蘑菇不只是餐桌上的美味、账本上的收入,更化作了看得见、摸得着、能体验的风景。

  蘑菇总动员景区是全国唯一一个以食用菌为主题的儿童亲子乐园。景区里的设施都是模拟蘑菇的外观建造的,远远望去,碧水蓝天间,一个个形状各异、颜色鲜艳的“蘑菇”活灵活现。

  此外,绿水村探索出产业赋能文明新风的特色路径,通过评选“诚信经营户”“互助模范家庭”等方式,以产业发展中的榜样力量推动文明乡风培育。

  在村委会旁的“积分超市”里,货架上的菌菇干货、生活用品整齐排列。村民通过邻里互助等积攒积分兑换物品,既擦亮了“菌谷”名片的颜值,又涵养了“勤劳互助”的村风。在乡间地头、田坝小院,“五色娘子军”巾帼志愿者穿梭奔走,为绿水村的乡村振兴、精神文明、基层治理工作注入“她能量”。

图为绿水村村民打扫房前屋后垃圾。 王泸州 摄
图为绿水村村民打扫房前屋后垃圾。 王泸州 摄

  菌谷深处的和美家园

  “现在村里的‘爱心公益积分超市’可红火了,不光打扫卫生能积分,科学养殖鸡鸭、做好事都能攒分。攒够了分就能换洗衣粉、食用油。”村民邓正兰说。

  “这种‘小积分’撬动‘大文明’的模式,就像酵母发酵一样,让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热情越来越高。”蔡志华介绍,绿水村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的基础上,精心打造“爱心公益积分超市”,把投身产业发展、参加公益劳动、参与村容整治等事项量化为积分,既调动了村民的主动性,又引导大家崇德向善,让文明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扎根。

  漫步村中,随处可见精心设计的宣传版画:文化墙绘着“矿山变菌谷”的奋斗故事、村规民约宣传栏用顺口溜写着“鸡鸭圈养不扰民,秸秆还田肥土地”……这些融入菌乡元素的宣传阵地,既扮靓了村庄,又让村民在散步闲聊间受教育、明事理,主动参与到村庄治理中。

  从群众最关心的事入手,绿水村构建起“党建引领、三治融合”的基层治理体系:推广 “大事政府办、小事村社办、私事自己办”的“三事分流”机制,让治理更高效;建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一约四会”,聘风俗监督员盯紧陈规陋习;开展“榜样面对面”宣讲、“好人在身边”微访谈、“最美家庭”评选,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目前,绿水村已评选出“卫生户”16户、“最美家庭”60户,“不比阔气比正气,不比财富比和睦”成了新风尚。

图为老师带领学生在位于绿水村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万盛主题公园学习。 王泸州 摄
图为老师带领学生在位于绿水村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万盛主题公园学习。 王泸州 摄

  绿色发展的文明答卷

  一组数字见证着绿水村的蜕变: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50万元;4230亩耕地上,不仅长出了丰硕的果实,更孕育出“国家级宜居村庄”“全国首批乡村治理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重庆市绿色村庄”“重庆市文明村”“重庆市美丽乡村示范村”“重庆市农村垃圾分类治理示范村”等金字招牌,每一项荣誉背后,都是村民用双手书写的答卷。

  村民鲜光芬回忆,曾经的绿水村,由于没有规划,显得很乱。现在的绿水村,沥青路通到了家门口,太阳能路灯照亮了夜晚。

  这样的变化,源于村里持续多年的人居环境整治。按照“一组一特色”的思路,该村320户农房换上了白墙灰瓦的新装,6座旅游厕所干净整洁,2个垃圾中转站实现“日产日清”,20 名专职环卫工人定岗定时巡逻,垃圾分类成了村民的“下意识”。此外,该村“一环三纵四横”的旅游路网串联起各个景点,500亩高标准农田里稻菽飘香,600亩生态修复区重现绿意,545户人家用上了卫生厕所,2处健身广场成了老人孩子的乐园,200盏路灯点亮了乡村的夜。“小组团、微田园、生态化、有特色” 的图景,正从规划图变成实景画。(完)

【编辑:杨梦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