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杨春梅|吴定飞组诗《马说》的技法探讨
2024-05-24 19:54:38 来源:中新网重庆

  吴定飞作品《村庄纪》是一部充满情感、深刻反思和独特表达方式的诗集,它不仅是对诗人个人经历的记录,也引发了我们对生命、自然和人类情感的深入思考,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立体、多元的村庄世界。看了很多大咖的精彩评论,我只想和李白一样哀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可是不分享我的看法,不足以表达我对这部诗集的尊重与喜爱。下面我谈谈对《马说》这一组诗的浅见,贻笑方家。

图为《村庄记》。 作者供图
图为《村庄记》。 作者供图

  一、虚实相生的空间意象

  虚实相生在意境中的表现就是艺术家在创造意境过程中不以对于一个具体对象的具体刻画为宗旨,而是要突破具体的“象”,创造虚实相生的空间意象,给人强烈的空间感,即唐朝诗论家司空图在《与极浦书》中说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马说》的开篇写道:

  一匹马很利索地爬上树

  然后变成一只很小很小的鸟

 

  鸟窝里有几只鸟蛋

  其实鸟窝里根本没有蛋

  蛋还是它的想象

  因为它看见自己孵蛋的模样

 

  这里的“马”是实实在在的,“利索”形容爬树的动作,毫不犹豫,自愿、甘愿,主动作为,无勉强。马在树上变成了鸟,鸟窝里有蛋,似乎马的人生有了丰硕的收获,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硕果。可是,细细一想,有会爬树的马吗?就算马爬上了树,那么,马会变成鸟吗?所以,在实写的同时,掺杂诗人大胆的想象,创造虚实相生的空间意象,鸟看见自己孵蛋的模样,把马对未来的憧憬、对人生的巅峰虚写到极致。我们似乎看到博学多才的翩翩少年吴定飞,就像千里马一般,愿意竭尽所能,为社会、为天下腰悬宝剑、直斩楼兰,幻想有朝一日,功成名就,硕果累累。

  二、情景互融的含蓄表达

  含蓄即含不尽之意,蕴无限之情。司空图主张诗歌要有“韵味”和“超脱”,诗歌要达到“醇美”之味的美感效果,就必须达到“近而不浮,远而不尽”。

  很喜欢《一匹马在江湖》。诗人说“我注定走在孤独的路上”,这是匹在江湖行走的马,它孤独,倔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雨后的草地暗藏带刺的玫瑰”“陷阱的竹尖插满阴谋,深夜的月亮蓄满忧伤”。尽管一路上繁花似锦,可是暗藏带刺的玫瑰,漫漫江湖路,有多少插着竹尖的陷阱?就连美丽的月华也蓄满了无尽的忧伤。“眼睛离开八面玲珑的蝴蝶,只热爱高高在上的鸟巢”,诗人不愿意流连低飞的蝴蝶,热爱高高在上的鸟巢,这多么像“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而高翔”渴望建功立业的有为青年吴定飞?

  或许,半山腰的人太拥挤,只有登上顶峰,才能看见别人看不到的风景。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解释诗歌的含蓄蕴藉美为“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这正发展了刘勰“隐之为体,义生文外”的观点。“一切景语皆情语”,艺术家除了要形象地描绘客观物象,含蓄地传达诗意之外,更要融情入景,寓情丝于哲理,形象地写景,含蓄地传情。这匹执著追求、仗剑走江湖的马,“即使肉身腐烂为泥,剩下的骨头,也会成为远方的马头琴,在草原的静夜浅吟低唱”。诠释了诗人愿为天下苍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宏图大志。

  《马在一地野花前停下》中这样写:

  在一地野花前停下的马

  低沉的头和身后的尾巴无关

  放开的喉咙和想吐

  又吐不出的言语无关

  饥饿的肠胃和想啃

  又无法啃的材料无关

  它也仿佛和自己无关

  江湖风高浪急,多少身不由己,多少无可奈何?即使千里马也有无法言说的悲怆痛楚。从这匹马身上,也看到诗人作为一位乡镇书记,一位文学情怀与家国天下兼具的从政者仕途的不容易,外部环境的复杂,内部环境的煎熬,能不能走一条自由的、属于自己的、问心无愧堂堂正正的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马在野花前停下,野花究竟是什么呢?纷繁复杂的诱惑?灯红酒绿的吸引?这些和自己统统无关,心忧天下,为生民立命,这才是一生的信念。

  三、“隐喻”与“转喻”的巧妙融合

  隐喻与转喻的蓬勃展开是现代诗语的重要“纽带”。人与自然的同源性是构成隐喻的基础,人总是渴望肉体、精神与大地达成永恒的形式,本能地求助于语言,因为语言的基本结构方式是隐喻和逻辑,隐喻根植于相似性的替换。与组合相关的是邻近性,它暗含了某种延伸的可能组合的过程,产生转喻,转喻是根植于邻近性的修辞和思想手段。

  诗人在《曾经很瘦很瘦的马》中写道:

  还没有看见春天的手

  就嗅到了花瓣的芬芳

  一匹马

  曾经很瘦很瘦的马

  在矢志不移地奔跑

  这匹很瘦的马,嗅到“花瓣的芬芳”,不就是为了理想,为了驰骋疆场东奔西跑,颠沛流离、马革裹尸还的战士?容颜枯槁依然矢志不渝。“芬芳”与“美好的理想”,“马”与“战士”的相似性。“从未嗅到一朵花的芬芳”,“芬芳”与“物质、荣誉、光环”有相似性。这里用了“隐喻”。“跑了一辈子的马”与为工作辛苦了一辈子的诗人以及千千万万个“我”,明显有邻近性。这里用了“转喻”。“但还在奔跑,它始终不会抬头,看天。只是低头,走路”。没有沽名钓誉,没有虚假的繁荣,“跌跌撞撞”与“生活中的挫折磨难”的相似性,“看天”与“好高骛远”的相似性,“走路”与“脚踏实地”的相似性。诗人在选择与组合、隐喻与转喻之间的默契、交换,有如型号不一的齿轮,在一条被叫作“对等原则”的纽带牵动下运转——速度、密度、频率、间歇,运转得桴鼓相应、游刃有余。从这些诗句中读出一个不慕荣利、不骛虚声、务实勤勉、敢于担当的基础工作者形象。

  我国古典美学把不经逻辑判断的直觉性思维方式称之为“悟”,这是一个由感受、体验、想象、联想等心理功能共同参与的极其微妙复杂的综合心理过程。诗人吴定飞善于抓住顷刻的感受,“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在物对心的刺激和心对物的感应中传达超脱空灵的人生感、历史感。说实话,当读完“马说”这一组诗,我是十分敬佩,诗人将马的前世今生、马的红尘遭遇写尽写完了,我只想与诗人的马并辔由缰,邂逅在马的番外之中。

  马的番外

  ——读《马说十八首》

 

  读了你正传之后,我心生一棵树

  开满流泪的花朵

  很想续编你的故事。

  在硝烟中狼奔豕突,

  在草原上逍遥驰骋,

  在江南杏花雨中徜徉,

  在月光下酣睡,

  在水尽头望云……

 

  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

  笔尖朽烂。

  我想象不出。

  在江湖的你,在庙堂的你,

  在红尘的你,在前世的你,在来生的你

  是怎生模样。

 

  花朵隐隐作痛。

  不再强加给你结局,

  还你自由

  山之南,水之北

 

  作者简介:杨春梅,重庆市新诗学会、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垫江县作协副主席、评协副主席。作品散见《诗刊》《重庆纪实文学》《银河系》等报刊和网络媒体。

【编辑:陈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