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新闻9月6日电(陈佳欣)“六畜猪为首,生猪不仅是重要的畜牧动物,也是生命健康和生物安全领域的战略资源动物。”近日,重庆市畜牧科学院院长、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刘作华如是说。
2021年3月,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获科技部批复设立,由重庆市畜牧科学院牵头建设,成为全国农业领域首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近年来,该中心通过持续提升平台能级,汇聚全国优质资源,推动畜牧业提质增效。
搭建融合交流平台 助力生猪产业跑出“加速度”
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 猪是通过生物净化技术,清除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病原的猪,是推动生猪产业、生物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生物安全防控的核心科技支撑。
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重庆市畜牧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葛良鹏表示,在生猪产业,SPF猪生产可有效控制病原,降低料重比,降低动保费用支出,为人类提供优质动物蛋白;在生物经济产业,SPF猪是开展疾病发病机制研究、药物/医疗器械评价、猪源性生物医药研发和生产等重要实验材料和原材料,是培育孵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性条件支撑。

图为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SPF猪科技创新联盟成立。 陈佳欣 摄
近期,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SPF猪科技创新联盟在重庆荣昌成立。
“目前,我国SPF猪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需求与供给之间并不平衡。SPF猪科技创新联盟将整合会员单位资源,联合开展SPF猪关键技术攻坚,推进成果产业化应用转化,建立中国SPF猪生产体系。”葛良鹏说,拓展猪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是联盟探索的新路径,将进一步提升价值链,延长产业链。
历时多年,葛良鹏及其团队已培育出中国首个“SPF荣昌猪”核心群,建立了国内唯一、国际上规模最大的无菌猪培育与应用平台,获得国内首个无菌级(猪)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
打造科技帮扶新平台 赋能乡村振兴

图为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乡村振兴示范站。 陈佳欣 摄
走进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乡村振兴示范站的展示区域,映入眼帘的是各式特色产品以及服务目标。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乡村振兴部和科技转化部常务副部长马国华介绍,作为该中心技术孵化和转化的桥头堡,乡村振兴部同时也服务于基层,是链接专家与老百姓之间的纽带和桥梁,科技示范站就恰好为重要养殖户提供田间地头的科技服务。
在今年5月举行的第十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上,24个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乡村振兴科技示范站获授牌。
7月26日,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开州区乡村振兴科技示范站获授牌;8月23日,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江津区乡村振兴科技示范站获授牌;8月25日,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永川乡村振兴科技示范站获授牌。
在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方面,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的布局并不仅限于此,将立足川渝,面向全国。
8月,由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生物饲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导建设和运行的乡村振兴科技示范站正式落户青海省班玛县,这是青藏高原首个乡村振兴科技示范站。
乡村振兴科技示范站“朋友圈”越建越大,为助力全国乡村振兴事业,帮助农民实现共同富裕,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在全国实施“31311”行动:未来3年将在全国落地1000家乡村振兴科技示范站,服务30万户养殖主体、1000万名从业人员,催化综合产值1万亿元。
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该中心将持续围绕三大重点领域着力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有序推进重庆市畜禽用抗菌肽研究中心、重庆实验猪资源开发与利用基地升级改造、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改造等平台建设项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