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微信小程序<重庆新闻网分享图制作工具>扫码
请用微信扫一扫分享
北碚区培育本土志愿者 探索农村养老服务新模式
2023年4月8日 14:45 来源:重庆日报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在缙云山综合整治等因素影响下,北碚区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大量外流,很多老人留守在家,无人照料问题突出。此外,由于农村地区地广人稀,养老服务设施分布分散,服务人才不足、项目经费不够,导致农村养老服务短板突出。

  为破解农村养老难题,北碚区慈善会在“乡村振兴·重庆专场”活动中上线关爱留守老人的慈善项目,为碚乡留守老人筹得130余万元善款,同时通过引入社会公益基金组织,撬动爱心人士、社会工作组织等多方参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农村服务模式。

  农村留守老人 沐浴慈善爱心

  “小周这个姑娘呀,又年轻又能干,很负责,什么事情都把我老太婆想到的,前几天帮我下地种菜还不要报酬,心地好得很!”说起服务了自己两年多的志愿者周红敏,73岁的蒋世芳赞美的话说也说不完。

  40多岁的周红敏是歇马镇人和村村民,两年前开始作为本土养老志愿者,骑着“小电驴”风雨无阻地穿梭于这个小村庄里山上山下的30户留守老人家里,帮助他们剪头发、剪指甲、做饭、务农,陪他们聊家长里短、做节日活动。

  “原先想着把志愿工作当成业余兼职,但这边忙不过来,慢慢地基本上就把本职工作停掉了。”周红敏告诉记者,最忙的是疫情严重时,她一个人得帮老人们买药送药、运送基本生活物资、代缴水电费等。

  在社工团队的组织下,北碚区像周红敏这样的志愿者有16个,分别为16个代表性村落里的空巢、独居、困难的留守老人提供免费的居家养老服务和社区公益活动。这些老人大多独门独户,分散在村里各个角落,为了减少他们的孤独感,周红敏还在春节时组织过腿脚方便的老人一同去山上行动不便的老人家里一起包饺子汤圆,吃团圆饭。

  “这个工作带给我们更多的不是经济利益,而是一份成就感。看到老人脸上因为我而挂起微笑,是种很满足的感觉。”周红敏说。

  电话+入户 志愿服务不“打烊”

  依托养老志愿者,项目每月对每户老人提供2次居家养老服务和1次电话慰问服务,已累计为537户692位乡村老人提供养老服务25450户次(入户服务15625户次,电话慰问9825户次),提供的养老服务“不离乡土、不离乡邻、不离乡音、不离乡情”,在提升老人的居家安全意识和幸福感方面,获得了老人的一致好评。

  作为养老志愿者的一员,负责照料卫星村留守老人的余巧平均每天要去5-6户老人家里探望。“电话慰问的次数就数不清了,开展活动会电话邀约老人参加,刮风下雨天会电话提醒老人关好门窗,独居老人遇到麻烦事儿也常常打电话找我帮忙。”

  余巧表示,刚接触志愿服务时也遇到了不少困难,老人家防备心理重,对我们很抗拒,甚至有说我们是“骗子”的,后来在社区出面帮忙介绍后情况才有所好转。

  为了跟老人们的关系“破冰”,余巧刚“上任”不久就组织了一场高龄老人集体生日宴,邀请了3位80岁左右的老人和村里其他老老少少一起过生日、玩游戏。其中一位高龄老人已经去世了,但余巧永远记得那场生日宴后,这位老人拉着她的手说这是他过得最开心的一次生日。

  如今,余巧享受着跟同村老人们一点一滴建立起来的亲密关系,她表示未来想一直把这件事做下去,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有需要的人。

  情暖夕阳 是邻居也是家人

  跟一般社工项目不同,这个项目并没有直接使用社工组织本身工作人员,而是从项目实施的村子内部遴选出合适的村民接受专业培训后投用至本村。同时,针对16位本土养老志愿者的实际情况,从养老理论学习、为老技能提升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赋能支持,本土志愿者已逐渐掌握了养老服务和社区活动技巧,能够相对独立地开展常规服务与日常活动,形成了“能服务、留得住”的在地执行力量。

  志愿者们大多从小也在村里长大,以前对这些老人家最多就是点头之交,两年多的志愿服务经历后,现在都变得像家人一样亲切,大老远见到就很高兴地打招呼。

  “每到广柑成熟的季节,我在村里走访完几家老人,手里就会提上满满的几袋广柑,都是他们自己辛苦种的,不要都不行,后来只好说朋友想买,老人才愿意收点钱。”志愿者余巧说,纳入志愿服务对象的老人很多都没有成家,没有子女后代,对他们来说,现在我就像他们的家人一样。

  据了解,北碚区慈善会2023年将持续推进关爱农村留守老人的项目,计划通过“乡村振兴·重庆专场”活动筹款50万元,用于困难老人帮扶。(戴倩)

【编辑:陈佳欣】